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税收管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纳税人发生哪些情况应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和注销税务登记? 如何办理?

【答案】(1)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和注销税务登记的情形

①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后,遇下列情形之一,应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a. 改变单位名称或法定代表人;

b. 改变经济性质、隶属关系;

c. 改变住所或经营地点(涉及主管税务机关变动的,办理注销登记;

d. 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

e. 増设或撤销分支机构;

f. 增减注册资本;

g. 改变生产、经营期限;

h. 改变开户银行或账号;

i. 改变工商证照等。

②纳税人需要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情形:

a.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

b. 纳税人因住所或生产、经营场所变动而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

c. 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

(2)变更税务登记应与注销税务登记的办理程序:

①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的程序

a. 纳税人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填报《税务变更登记表》,同时,提供下列证件、资料,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工商登记变更表及工商营业执照;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登记证正、副本和登记表等);其他有关资料。

b. 纳税人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其变更登记的内容与工商登记内容无关的,应当自税务登记内容实际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或者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填报《税务变更登记表》,同时,持下列证件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登记证正、副本和税务登记表等);其他有关资料。

②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程序

a.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按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b. 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c. 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自注销税务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迁达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d. 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在项目完工、离开中国前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上述纳税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填报《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并提供下列资料:《税务登记证》正、副本;上级主管部门批复文件或董事会决议及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被吊销的,应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出的吊销决定及复印件。

2. 简述税收分析的管理规范。

【答案】(1)税收分析的工作机制及规范

税收分析工作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月度税收分析会、地区税收分析会、税收情况报告通报、定期税收预测、经济税源调查以及税收分析档案管理等。

①月度税收分析会

各级税务机关原则上每月召开税收收入分析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把握税收形势,研究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收政策的措施。

②地区税收分析会

地区税收分析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针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避免流于形式。

③税收情况报告和通报

各地税务机关要每月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向下级税务机关通报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及时分析收入形势,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以及组织收入工作的顺利开展。

④定期税收预测

定期税收预测包括年度预测和月度预测。年度预测通常一年进行4次,分别在7月份、10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进行。月度预测一般每月2次,分别在每月的上旬和中旬进行。

⑤经济税源调查

经济税源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工商登记信息、企业资金状况等相关情况,实现应征、上缴入库税收情况,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征管措施实施情况,税制变

化、政策调整影响税收情况等。

⑥建立税收分析档案

对开展税收分析所必需的数据、文字资料,按照规范、完整、及时、准确、连贯的原则建立税收分析档案,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和连续性分析。

(2)税收分析的业务流程及规范

税收分析的常规业务流程包括获取和查阅税收及相关资料、加工整理形成各种分析图表、分析人员共同研究讨论收入形势和分析重点、撰写内部分析报告、专题会议研究、行文向上级报告以及向下级通报收入情况、整理税收分析档案、跟踪了解分析中所发现问题的成因及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等。

税收分析的业务规范包括:

①税收及相关资料的内容要求

税收及相关资料要将税收月度快报、税收会计统计报表相关数据信息融入到月度税收分析中,以扩展月度税收分析的数据源和信息量,丰富月度税收分析内容。

②月度税收分析的时间要求

a. 税务总局每个月份终了后5日内完成税收月度快报数据采集和情况搜集;

b.6日内完成会计统计报表数据采集;

c.25日内完成重点税源监控资料采集;

d.10日内完成税收分析报告;

e.15日内税务总局召开办公会专题分析税收收入,研究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

f. 按要求完成向全国人大、国务院的税收完成情况报告;

g.15日内完成对各省收入情况通报;

h. 整理税收分析档案。

各地上述税收分析工作时间安排相应提前。

③对月度税收分析报告、通报和分析档案的相关要求

a. 税收收入(或税种、行业税收)同比增幅超过30%或出现下降的省税务机关月份终了后4日内向税务总局上报主要增减原因分析;

b. 省税务机关月份终了后10日内正式行文向税务总局报告、向下级税务机关通报收入情况;按规定时间向税务总局报送税收分析档案。

市、县税务机关上述税收分析工作时间安排相应提前。

3. 如何理解税收优先问题?

【答案】税款优先是指税款的征收入库不受其他一般债权行使的限制,它体现了国家所拥有的税收权力上的一种优先权。

(1)地位和意义

税款优先原则在法律上确定了税款优先的地位,确定了税款征收在纳税人支付各种款项和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