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8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12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16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20
一、名词解释
1. 全面空间
【答案】全面空间是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建筑理论。他认为建筑物的用途是经常变化的,但因此把它推倒重来就划不来,所以他把沙利文的口号“形式随从功能”颠倒过来,建造一个偌大的、没有障碍的、可以自由划分的实用而又经济的空间,再使功能去适应它,明确哪些是承重构件和不承重构件,逻辑地处理它们的形体表现。密斯企图创造一种没有阻隔的大空间,以便随意改变隔墙来满足不同要求。全面空间的代表作是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
2. AEG 涡轮工厂
【答案】AEG 涡轮工厂是早期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位于德国柏林。其车间由贝伦斯于1909年设计完成。这座工厂平面为矩形,主体采用钢架结构,顶部采用大跨度钢架的三较拱结构支撑,配合大面积的玻璃窗。这座现代风格的建筑从实用性出发,没有任何冗余的装饰,只有两边折线形的山墙面和转角处的粗石墙面,似乎还带有一丝古典建筑的遗风,但仍是第一座明确表明了现代建筑概念的作品。
3. 让•努维尔
【答案】让•努维尔是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他综合采用钢同玻璃,熟练地运用光作为造型要素,使作品充满了魅力。他认为建筑设计的过程更多的是适用外部自然、城市、社会条件的结果。因而,其作品充分考虑法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当代高科技成果的新技术、新理念融入其中,使其作品典雅端庄又不失时代特色。其代表作品是于1987~1988设计的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文化研究中心,该设计使他获该年度法国最佳建筑设计而一举成名。
4. 新城市主义
【答案】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又称新都市主义。该理论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的优秀传统,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其内容主要有:①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②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1993年在美国亚历山大里亚召开的第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标志着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确立和理论体系的成熟,其核心人物是彼得•卡尔索普。
二、简答题
5. 1933年CIAM 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发表了什么宣言?
【答案】CIAM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英文缩写,1928年在瑞士成立,发起人包括勒•柯布西耶、W•格罗皮乌斯、A•阿尔托等,在瑞士拉萨拉兹建立了由8个国家24人组成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它的宗旨是坚持研究与创作的权力,树立独特见解。
(1)1933年CIAM 会议的主题
①1933年CIAM 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 ②指出城市要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四大功能,应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2)《雅典宪章》
1933年CIAM 第4次会议通过了《雅典宪章》,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在国际建筑界的统治地位。
6. 密斯的主要思想和主要作品有哪些?
【答案】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称四大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1)密斯的主要思想
①少就是多
少即精简,多即完美而开放性的空间。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密斯认为,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
②流动空间
这是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一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这种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还有重要的一点,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1。
(2)密斯的主要作品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范士沃斯住宅,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鈕约西格拉姆大厦,湖滨公寓。
三、绘图题
7. 萨伏伊别墅平、剖面
【答案】
图 萨伏伊别墅平、剖面图
四、论述题
8. 战后现代建筑的主要思潮是哪些?分别有何特点?有何作品?
【答案】战后现代建筑的主要思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是战后现代派建筑中最普遍与最多数的一种。它言不惊人,貌不出众,故常被忽视,甚至还不被列入史册。然而,它有不少作品却毫无异议地被认为是创造性地综合解决并推进了建筑功能、技术、环境、建造经济与用地效率等方面的发展。美国由于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引进了欧洲现代派的主力,故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倾向最先在美国得到开花与结果。
①特点
a. 它在使建筑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情感需要中,在方法上比较偏重理性。
b. 在形式上也不再是简单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直角相交,而是悦目、动人、活泼与多样化。
②作品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皮博迪公寓,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何塞•昆西社区学校,普西图书馆。
(2)粗野主义倾向
“粗野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由英国一建筑师,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的。该倾向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粗野主义在战后的公共建筑中找到了它的用武之地,在欧洲比较流行,在日本也相当活跃,到60年代下半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
①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