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6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10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14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7中外建筑史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18

一、名词解释

1. 文丘里

【答案】罗伯特•文丘里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曾于1991年荣获普立兹克建筑奖。他强调要将建筑学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深刻的描绘出来,提倡在盛大的背景下将联系和同化合为一体,使建筑以一种和谐的方式与当地的环境相得益彰。他喜欢将简单而有美丽雕花的格式合并在一起,将讽刺和喜剧寓于全面设计规划图中,常以国际风格和流行艺术为指导。罗伯特•文丘里的代表性建筑物有宾夕法尼亚州Chestnut•Hill区文丘里住宅、哈佛大学纪念堂等。

2. 地方主义和人情化

【答案】地方主义和人情化是指在建筑中偏“情”的方面,它是将“理性主义”设计原则结合当地的地方特点和民族习惯的发展,即讲技术又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的特点。

3. 理査德•罗杰斯

【答案】理查德•罗杰斯是英国著名建筑师,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伦敦接受建筑的专业教育之后,到美国耶鲁大学学习。罗杰斯夫妇与福斯特夫妇的“四人小组”时期,罗杰斯的建筑已经显现出利用高科技来丰富建筑形式的设计特点。1970年,罗杰斯与皮阿诺联合设计的蓬皮杜中心世界闻名,他本人也于1977年开办事务所,成为独立建筑设计师,并于第二年设计了与蓬皮杜相同风格的劳埃德大厦,是高科技风格的代表性建筑师之一。

4. 新陈代谢派

【答案】新陈代谢派是指日本1960年前后出现的一个建筑流派,它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代表人物有大高正人、稹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等。

二、简答题

5. 帝国饭店与西塔里埃森有何不同风格?

【答案】帝国饭店与西塔里埃森都是赖特设计的,但两者的风格并不相同:

(1)帝国饭店

帝国饭店位于日本东京,是赖特于1915年设计的。

①该建筑这是一个层数不高,平面大体为H 形,有许多内部庭院。建筑的墙面是砖砌的,用

了大量的石刻装饰,使建筑显得复杂热闹。

②帝国饭店从建筑风格来说它是西方和H 本的混合,而在装饰图案中同时又夹有墨西哥传统艺术的某些特征。这种混合的建筑风格在美国太平洋岸的一些地区原来就出现过,而在装饰图案中同时又夹有墨西哥马雅传统艺术的某些特征,并采取了一些新的抗震措施。

(2)西塔里埃森

①赖特于1911年在威斯康星州斯普林格林建造了一处居住和工作的总部,起名“塔里埃森”。1938年起,

他在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附近的沙漠上又修建了一处冬季使用的总部,称为“西塔里埃森”。 ②西塔里埃森是一组不拘形式的、充满野趣的建筑群。它同当地的自然景物倒很匹配,给人的印象是建筑物本身好像沙漠里的植物,也是从那块土地中长出来的。西塔里森呈45°倾斜的混凝土结构则是以当地的巨大园石头为骨料,加上木屋架和帆布蓬的有机结合体,使得该建筑与亚利桑那沙漠融为一体。

6. 绘制文丘里母亲住宅,论述他的建筑主张。

【答案】(1)文丘里母亲住宅

图 文丘里母亲住宅

(2)建筑主张

文丘里抨击现代建筑所提倡的理性主义片面强调功能与技术的作用而忽视建筑在真实世界中所包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他认为建筑师的义务在于“必须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决定想解决什么问题”。

①强调建筑的不定性来对抗现代建筑的确定性和绝对的功能原则。

②包容现代建筑所排斥的传统建筑要素,并以诙谐的方式引用到设计中来。

③赞成包含多个矛盾层次的设计,提出兼容并蓄、对立统一的设计策略和模棱两可的设计方法。

三、绘图题

7. 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外观图和鸟瞰图

【答案】

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外观图

图 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鸟瞰图

四、论述题

8. 比较后现代主义与新理性主义。

【答案】后现代主义与理性主义有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形成背景

①在建筑界,西方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批判现代建筑的思潮,后现代主义主要出现在美国,新理性主义主要出现在欧洲;新理性主义产生的又一背景是战后意大利在政治领域始终难以建立一种稳定性,围绕大城市发展的城郊社区呈现无序状态。

②60年代末,向正统和权威挑战的反叛文化浪潮遍及西方世界,它一方面拓展了迈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信念破碎后的彷徨,甚至走向悲观主义。在这种危机中,建筑界又开始呼唤回归传统职业价值。由此,建筑师们便开始探索“回归秩序”的建筑,并很快引起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