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基本原理2002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比较教育学
科目:教育基本原理
一、 名词解释(5’×4)
1.理性主义
2.人本主义心理学
3.活动教学模式
4.合作教育
二、 简答(10’×3)
1.简述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2.简述现代生产、现代科技和现代商品经济对现代德育影响的主要表现。
3.简要分析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三、 论述题(25’×2)
1.试论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2.试论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参考答案
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比较教育学
科目:教育基本理论
一、 名词解释(5’×4)
1.理性主义:指一种哲学理念。在人性问题上持怎样的观点,往往会导致产生怎样的教育教学主张。诸如人性自然论者,坚持教育依循自然的法则;人性本善说,强调教育爱护引导的原则;人性本恶说,主张教育趋利避害的原则等等。而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开创者们,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是建立在对人的主体性本质观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如古代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人性问题的看法,没有囿于从性善性恶论来研究人性问题,而是从人的主体性出发分析人的本质的。与古典理性主义者苏格拉底、柏拉图思想一脉相承的是近代理性论者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笛卡尔是近代第一个把上帝的意识本质还原为人的意识的哲学家。在人的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的关系上,笛卡尔更重视人的心灵实体,把思维、理性看成人的本质。现代的马克思主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统一了体现在人的主体性本质中的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的矛盾。
2.人本主义心理学:指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主要流派,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
3.活动教学模式:指活动课程思想和主张在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和体现,在“特殊认识论”这个大框架内界定活动教学的内涵与特征,认为它主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而非书本知识、间接经验。这里侧重从教学交往论的视角,将活动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交往方式来对待。活动教学以“活动理论”为指导,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任务驱动、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