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蔡元培出掌北大之时,对北大进行了全面的民主改革,建立了一套“教授治校”制度。但是,随着蒋梦麟出任北大校长之后,由于国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留学、从政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最终促成他在北大进行了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的制度改造。使北大在当时风雨如晦的岁月中,依然保持着其全国学术中心的地位。全文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阐述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总结当前研究的现状,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本论文的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介绍了北大在蔡元培任校长时期确立的治校方针——“教授治校”。在蔡元培离校,蒋梦麟代理北大校长期间,一直继承并发扬这一治校方针。在蒋梦麟正式出任北大校长后,即用 “教授治学”的治校方针,来改造北大。介绍了北大治校制度的这一嬗变过程。
第三部分;分析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产生的条件,从而透视其“教授治学”提出的原因。在基于其留学经历、从政经历、当时国内政治环境和当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特定的治校方针。
第四部分:分析“教授治学”的历史影响。这一方针的提出,在当时的北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使北大焕发了新的活力,迅速提高了北大的学术水平;其次,开创了以美国模式改造中国模式的先范;同时,使北大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第五部分:探讨“教授治学”这一治校方针,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代仍然有其值得借鉴的方面。首先,它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本质的体现。其次,它为正确处理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