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陕北绥德秧歌来自陕北民间,和当地的群众的思想信仰、风俗习惯、性格情感等方面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和无数艺人的锤炼和辛勤创造,使其内容更加的丰富完整,逐渐成为绥德人民生活中欢度节日时不可缺少的一项传统民间风俗性舞蹈活动。本文通过对绥德秧歌的历史演进、发展现状、艺术特征及保护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使人们认识、了解绥德秧歌从而为保护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做出努力。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研究绥德秧歌的目的,在于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下的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社会文化背景,可以看出这一时代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发展水平,为进一步弘扬民族艺术文化,打造以绥德秧歌为代表的陕西民间艺术品牌,扩大陕西地区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部分:分析了绥德秧歌的历史演进过程。阐述了绥德秧歌的雏形受到商代傩仪的影响,周代祭祀活动的奠基,在宋代社火影响下孕育而生,于明清时期达到成熟,在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影响下振兴发展。使得绥德秧歌逐渐发展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民俗性民间广场集体性歌舞。
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绥德秧歌的发展现状,将绥德秧歌按照不同的表演目的进行分类,分别是:神会秧歌、二十八宿秧歌、传统老秧歌和新秧歌,按照不同的表演形式进行分类,分为:大场秧歌和小场秧歌。最后总结了绥德秧歌的社会功能。
第四部分:分析了绥德秧歌的表演特征,从基本动律,“扭”、“摆”、“走”的结合,分析绥德秧歌特有的韵律和美感,使舞姿造型更具典型性和特殊韵味;从人物角色的划分,分析了绥德秧歌不同角色的风格、地位和作用;从绥德秧歌的场子图案,分析了绥德秧歌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民间色彩;从绥德秧歌的服饰与道具,分析了绥德秧歌在表演过程中被赋予象征性的涵义。
第五部分:阐述了绥德秧歌的保护与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了解陕北绥德县绥德秧歌的保护计划,提出一系列的保护目标、内容及措施,对秧歌未来的发展进行大胆的展望,希望能对绥德秧歌的传承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