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电广传媒融投资模式研究

关键词:传媒产业,融资策略,投资模式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传媒产业化探索的开始,我国媒介已经开始考虑一方面通过进入资本市场筹资融资,吸收社会资金,壮大自身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借助资本市场挖掘自身潜力,促使企业内部闲置资金保值增值。有专家指出,在巨额闲置资本的增值冲动和媒介产业对资本进入的高度饥渴的双向作用下,资本与媒介的结缘将是未来3—5年内我国社会发展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1]。电广传媒自1999年3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IPO),成为我国第一只涵盖广告、节目、传输业务的典型传媒类股票以来,始终是中国媒介资本市场的“风向标”。这只“中国传媒第一股”极大地丰富了媒介产业扩张的想象力,其合规性的选择成为此后媒介涉足资本市场的通用路径。因此,本文选择电广传媒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首先结合传媒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方法论述了现阶段我国传媒业融投资机制。其次,通过对电广传媒发展历程和经营现状的梳理,对企业融资手段和投资模式的利弊分析,结合电广传媒资本运营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电广传媒对我国传媒企业资本运营的主要启示是:①媒体要正确处理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的关系,合理地协调“事业与产业”、“宣传与经营”之间的冲突;②媒体应在“做强”的前提下再考虑“做大”;③实践证明,采取“相关多元化扩张战略”比较适合我国传媒国情;④传媒投资方向应尽量集中在传播主业这条纵轴线上。再次,在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推出我国传媒业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是媒体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媒体融资格局的复杂化以及媒体投资模式的多样化等。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电广传媒可以借助资本市场这个工具壮大自身实力,其融资策略应与融资环境相适应,在融投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重融资轻投资的现象,同时,银行借款品种与期限安排应保持合理的比例水平,慎用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注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大力开展无形资本运营。 应该看到,中国传媒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目前能够参照的成功范例又不是很多,也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实际情况也是扑朔迷离,复杂多变。所以,本文分析结论会有一定局限性,对这一课题的完善还有待于理论的充实和对案例的持续跟踪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