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824管理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概念题

1.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2. 同期控制

【答案】同期控制又称现场控制,是一种同步的、适时的控制,即通过对计划执行过程的直接检查和监督,随时检查和纠正实际与计划的偏差。其优点是: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生偏差,就马上予以纠正,保证本次活动尽可能的少发生偏差,改进本次而非下一次活动的质量。其缺点是:

①同期控制的效率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等的制约,不可能都采取同期控制; ②同期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对生产工作容易进行同期控制,而对那些问题难以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如科研、管理工作等,几乎无法进行现场控制;

③同期控制容易在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卜的对立,容易损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简答题

3. 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因为在高度不确定和极其复杂的现实决策环境中,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是有限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作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方法的运用。

(3)由十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也不能全部了解备选方案,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4. 简谈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答案】正式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卜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通过正式结构形成的组织群体。而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和活动中,由于共同的感情、兴趣或观点而结成的非正式小团体。

(1)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主要有: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①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创造条件。人与人之间,非正式接触形成的心理基础、习惯、行为力式,有助于正式组织的沟通和理解的顺利实现,为正式组织的正常运转创造条件。

②非正式组织赋予正式组织以活力。离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仅仅是一堆干巴巴的职能、制度、程序和目标,仅仅是理性的、机械性的行为系统。有了人们相互之间的非正式的接触、感情交流、认同、刺激,才赋予正式组织以血肉、活力和创造性。这种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客观上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运转。

③促进信息沟通。组织中,不可能事无巨细都通过正式的信息沟通方式来传递。事实上,非正式组织承担了相当可观的信息沟通量。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共同理解基础和同质化思维方式,为共同理解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果。此外,非正式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沟通过程。

④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非正式组织给个人提供了某种感情交流、心理认同、相互理解等方面的心理满足,甚至影响个人的价值偏好,因而,有助于强化个人的协作意愿,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培养个人对组织的忠诚。

⑤维护个人完整人格。正式组织强调个人的社会化侧面,强调共同目标对个人的非人格性支配,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格偏离。非正式的接触,有助于维护个体自尊心、自主选择和人格整体感,能弥补正式组织的缺陷。

(3)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主要有:

①非正式组织的目标若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②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也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有些人虽然有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但非正式组织的一致性可能要求小允许他冒尖,从而使个人才智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小能增加对组织的贡献,这样便会影响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

③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这并不是因为所有非正式组织的成员都不希望改革,而是因为其中大部分人害怕变革会改变非正式组织赖以生存的正式组织的结构,从而威胁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总之,在企业中,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过程。

5. 网络化的层级组织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网络化的层级组织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体现在3个方面:

(1)层级组织既保存了统一指挥的管理中枢,又允许相互依存的各下作单元相当自主地运行;

(2)既通过统一的基本政策规范着整体企业的战略经营,同时又允许各工作单元的活动标准

与原则有一定的差异;

(3)既确定了明确的组织宗旨和使命,倡导着主导的价值观念,又允许甚至鼓励异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存在。

6. 划分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一般来说,划分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的标准是计划涉及时间长短及其范围广狭的综合性程度指标。具体可分解为以下几个要素:

(1)时间长短。战略计划趋向于覆盖较长的时间期(通常为5年以上),而战术计划更倾向于较短的时间,如年度、月度等。

(2)范围广狭。战略性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定并运用于整个组织的,而战术计划需要解决的是具体部门或职能的行动方案。

(3)影响力大小。战略计划是对组织全局有重大影响,关系到组织未来生存发展的方向,而战术计划对组织的影响只是局部性的,有限的。

值得注意的是,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区分是以上各个要素的综合性程度的判断,而不能仅就其中某项指标的差异得出结论。

7.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1997年做的一次大型调查中显示(《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P. 123),

86. 2%的企业经营者们认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好的领导班子”(“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

50. 7%“强有力的技术创新能力”为32.2% )。何谓领导班子? “好的领导班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领导班子是指一个组织的领导集体。

一个具有合理结构的领导班子,不仅能使每个成员人尽其才,做好各自的工作,而且能通过有效的组合,发挥巨大的集体力量。“好的领导班子”需具备下列的基本要求:

(1)合理的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是指在领导集体中各成员按年龄分布和组合的状况。一个领导集体中应有一个合理的老、中、青比例,有一个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平均年龄界限。合理的年龄结构有利于各年龄段的领导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最佳效能,有利于领导集体实现正常的新陈代谢,保证领导力量的有序交替,从而保持领导活动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2)合理的知识结构。领导集体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指由不同知识特长和不同专长的领导者组成的最佳的立体知识结构。在现代企业中,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被采用,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为了使企业获得生存,求得发展,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

(3)互补的能力结构。领导的效能不仅与领导者的知识有关,而且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这种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管理好一个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包括决策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指挥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企业领导班子中应包括不同能力类型的人物,既要有思想家,义要有组织家,还要有实干家,这样才能形成最优的能力结构,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4)合理的专业结构。专业结构是指在领导班子中各位成员的配备应由各种专门的人才组成,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结构,从总体上强化这个班子的专业力量。在现代企业里,因此,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