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 . A.反映孔子“正名”主张
B . B.诸侯可在本国再分封
C . C.卫国专制君权面临冲击
D . D.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

《礼记》: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 A.军功。 B.门第。 C.品德。 D.才学。 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 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 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 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 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A.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 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C.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D.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深远,下列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A.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全世界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 B.姓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几乎所有家族的家训中都包括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乡邻的内容。 C.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接力传承。 D.直接推动中国农耕文明走向辉煌。 《史记·殷本纪》中引孔安国云:“至人以人事观殷,大龟以神灵考之,皆无知吉者。”《尚书·盘庚》云:“肆予冲人,非废厥某,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这反映出商朝() 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商业贸易的相对发达。 D.自然崇拜有广泛影响。 《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