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礼记》: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

A . A.军功
B . B.门第
C . C.品德
D . D.才学

《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 A.表达对周王虔诚和崇敬。 B.突显自己特殊政治地位。 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 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 平遥古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这些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是() A.与自然环境契合。 B.天人合一的理念。 C.安土重迁的观念。 D.家族中心的传统。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西周的“创制”指分封制、宗法制。 B.秦朝的“独制”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C.西周最高执政集团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秦朝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A.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 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C.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D.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对于φ114×4mm的钢管的内径和外径分别是() A、114mm,122mm。 110mm,114mm。 106mm,114mm。 114mm,118mm。 《礼记》: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