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647中国近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与玄学论战
【答案】科学与玄学论战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思想界的又一次大交锋,又称“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或叫做“人生观之论战”。其核心问题是讨论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并引发出人们对科学与玄学、物质与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诸多问题的讨论。论战缘起于1923年2月张君劢发表“人生观”演讲,到同年张发表长文反击丁文江的驳斥;从1923年5月梁启超作《关于玄学科学
,到同年吴稚晖发表《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其间科学派、玄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
学派双方人物纷纷登场,论战愈演愈烈。1923年11月陈独秀为论战文集《科学与人生观》作序,
,直到1924年岁末,“科玄”论战发展为科学派、玄学派和唯物邓中夏发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
史观派三大派的思想论争。
2. 八一三事变
【答案】八一三事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在上海发动的侵略战争。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舰以重炮向上海闸北轰击,海军陆战队也向闸北、江湾方面大举进攻,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14日,国民政
,中国进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3. 秋收起义
【答案】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 共进会
【答案】共进会是1907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革命团体。主要领导者有焦达峰、孙武等。共进会以同盟会的纲领为纲领,但将“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主张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开展革命运动。1911年的广州起义和四川保路风潮,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9月24日,共进会和文学社正式联合成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于10月10日晚发动了武昌起义。
5. 平壤战役
【答案】平壤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在朝鲜平壤的一次重要战役。1894年7月,日军在汉城附近牙山袭击清军后,即组织兵力,由山县有朋率领,分四路包围平壤。时该城由叶志超、左宝贵、马玉岜、卫汝贵等率清军一万五千人驻守。自9月15日起,日军分三路发动总攻。东路日军
从正面进攻,马玉岜部抵死相拒,数次击退敌人;西路日军偷袭西南门,卫汝贵部奋力迎战,毙敌多人;北路日军强攻牡丹台和玄武门,左宝贵登城指挥,身负重伤仍坚持督战,后中炮牺牲,玄武门破。叶志超弃城溃逃,渡过鸭绿江,平壤失陷。
6. 预备立宪
【答案】预备立宪是清末仿行资产阶级宪政的活动。主要步骤为:①1905年派遣载泽等五大臣
;,出洋考察政治;②1906年9月1日颁布《宣示预备立宪上谕》③1908年7月颁布《咨议局章程》
;④筹设各省“采取舆论”的咨议局,同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9年8月颁布1910年10月召开资政院第一次常会。1911,《资政院章程》开始正式筹设资政院。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又颁布《重大信条十九条》。
7. 威海卫之战
【答案】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军侵犯威海卫的战役。黄海海战后,李鸿章避让求和,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18%年1月20日,日军出动二十五艘兵舰运送陆军二万余人在荣城湾登陆,并以军舰封锁港口。1895年2月2日,日本占领了威海卫南、北两岸炮台,与陆军一起炮轰停泊在刘公岛和港内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受敌水陆夹攻,先后有四艘军舰被击沉,人员伤亡惨重。北洋海军中的部分海员爆发兵变,胁迫丁汝昌投降。2月11日,丁汝昌拒绝投降,被迫自杀。余舰十一艘为日军所获。至此北洋海军彻底覆亡。
8. 中华革命党
【答案】中华革命党是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在日本东京的部分国民党员组建中华革命党,目的是讨伐袁世凯,铲除帝制,维护约法,恢复国会,重建共和。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建成中国国民党。
9. 《孙文越飞宣言》
【答案】《孙文越飞宣言》是1923年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在上海联合发表的宣言。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与孙中山会晤,商讨关于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
,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国革命等一系列问题。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
10.《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答案】《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是指1901年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提出的奏折。主要内容有:
①第一折强调人才培养,建议设立各类学校,改革科举制度等;②第二折提议停止捐纳实官,取消书吏,改进刑狱,裁撤屯卫、绿营等;③第三折主张广派官员出洋考察,编练新军,提倡工艺制造,制订有关矿业、铁路、商业、交涉等法律和货币制度,多译外国书籍等。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江楚三折”。
二、论述题
11.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陈独秀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留学日本,任过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曾努力传播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党的创建起过重要作用。但后来犯了“右倾”错误,发展成“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并在全党占了统治地位,招致轰轰烈烈大革命的严重失败。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早在我党“三大”时就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陈独秀,在中国革命形势蓬勃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趋尖锐的时候,更加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右倾投降主义谬论,并在实践中拱手把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
(2)放弃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中国农民占人口80%以上,他们勤劳勇敢,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标志。陈独秀一贯看不起农民,早就说农民“分散”、“保守”、“难以加入革命”,叫嚷农民运动“过火了”、“糟得很”,咒骂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极力压制和破坏农民革命斗争。陈独秀的这一行为,使反革命气焰更加嚣张,中间派更加动摇,使无产阶级失去了可靠的广大同盟军。
(3)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陈独秀不懂得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的道理,反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掌握武装,反对共产党员做带兵工作。就这样,到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时,我党因无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无法抵抗,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严重失败。
(4)主张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工人阶级必须首先帮助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待工人队伍壮大了,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2.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1)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
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④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2)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的不同之处:
①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②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