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社会大变革,给我国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
来看,科学技术革命性的飞越,给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强大的动力,经济高速发
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而言,与飞速提升的经济水平不相
适应,精神文明进步却相对滞后。物欲的膨胀导致精神的匮乏和人情的淡漠,社
会道德底线不断被挑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各种极端事件层
出不穷;毒品暴力、抢劫欺诈、假冒伪劣成为社会公害;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
且犯罪年龄越来越低龄化……这些社会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们人文精神的缺
失,人文精神的缺失必然导致整个社会道德失范、精神失衡和价值观倾斜。因此,
人文精神的重建和回归迫在眉睫。
所谓历久弥香,经岁月锤炼并广为传诵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
是人文精神的结晶,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有极大感染力。而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优秀古诗文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意蕴,是对学生
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最佳教材。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本文主要以中学古诗文作为人文教育的切入点,将其中
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一番发掘、梳理,分类整理出其中所蕴含的人
文精神内涵,并将以中学语文课堂为阵地,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
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深入分析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探究旨在弘扬人文
精神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策略,优化学法指导。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人文精神的概念内涵该如何界定,才能
够重建社会道德理想,树立正确道德风尚,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二
是如何利用中学古诗文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期待在挖掘整理中学古诗
文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和调查分析中学古诗文教学现状的各种问题和弊端的基
础上,就中学古诗文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作深入探讨,从而探究总结出能对学生
进行人文意识熏陶和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本章节主要阐述和分析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并对与本文
选题相关的研究动态和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重点做出说明。
第二章:人文精神概述。本章节主要梳理中国历史上关于“人文”概念的各
种论述观点,通过对儒释道三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剖析来界定人文精神,并
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总结分析出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内涵。
II
第三章:中学古诗文中人文精神的开掘。本章节旨在以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
古诗文作品为内容,深入开掘蕴含在其中的丰富人文意蕴,并作细致的分类梳理,
为教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积累资料。
第四章:中学古诗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本章节在调查分析中学古诗文现
行教学模式缺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旨在弘扬人文精神的有效的古诗文教学模式,
并对有效的教学模式加以筛选,拓展教法,优化学法的指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