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国际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财政政策

【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2. 汇率的货币分析法

【答案】货币分析法是一种长期而非短期理论,该理论基本不考虑价格刚性。货币分析法认为,价格水平总是立即调整的,从而使得经济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状态并满足购买力平价条件。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方程为: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等于本国产出价格与外国产出价格之比,而这两种价格水平又是由它们各自国内的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的货币分析法预示:两种货币的汇率,即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从长期来看完全取决于两种货币的相对供给量与相对实际需求量。利率和国内产出的变化只有在影响了货币需求的情形下才会使汇率发生变动。

3. 货币总需求

【答案】货币总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状况下愿意并且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在现代高度货币化的经济社会里,社会各部门需要持有一定的货币用作媒介交换、支付费用、偿还债务、从事投资或保存价值,因此便产生了对货币的需求。货币总需求通常表现为一国在既定时间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

(1)货币总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而非流量概念。它考察的是在某个时点和空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货币需求量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它以收入或财富的存在为前提,在具备获得或持有货币的能力范围之内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3)现实中的货币总需求不仅包括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4)在通货膨胀或物价变动的条件下,货币总需求细分为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以表示;实际货币需求是名义货

币数量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

4. 欧洲美元

【答案】欧洲美元是存放在美国以外银行的不受美国政府法令限制的美元存款或是从这些银行借到的美元贷款。由于这种境外存款、借贷业务开始于欧洲,因此称为欧洲美元。它与美国境内流通的美元是同样的货币,并具有同样的价值。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帐务上的处理不同。

欧洲美元的存在,首先必须得有一笔美元存款。比如,一家公司或其他单位在欧洲的一家银行存进一笔美元存款,实际上是把它原来在美国银行里的一笔存款转存到这家欧洲银行的美国银行的账户上。同样一家欧洲银行贷出一笔欧洲美元贷款,归根到底也只能是把它原来存在美国银行里的一笔美元活期存款转给对方而已。

欧洲美元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出现了。当时美国政府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冻结了中国存放在美国银行的资金,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为了防止它们在美国的美元存款也被冻结,就把它们的美元资金转存于苏联设在巴黎和伦敦的银行以及其他国际商业银行。后来,某些持有美元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银行、公司等为了避免它们的“帐外资产”被公开暴露出来,引起外汇管理当局和税务当局的追查,也不愿公开和直接地把美元存放在美国,而愿意间接地存放在西欧的各家银行。这即是欧洲美元最初的由来。

“欧洲美元”的清算中心在英国伦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元地位日益衰落,“欧洲美元”迅速增长,存贷款活动日益发展,欧洲美元市场成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之一。欧洲美元供应充裕、应用灵活,存放以及借贷不受任何国家外汇管理法令的限制,可为各国政府和大企业解决巨额资金的急需,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它的流动性太强,不受约束,因而也是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的主要因素。

5. 经常项目余额

【答案】经常项目余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的贷方总额与借方总额的净差额。如果这一差额为正,就说明经常项目顺差,如果这一差额为负,则是经常项目逆差;如果这一净额为零,意味着经常项目平衡。贸易收支(货物交易)是经常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常项目的差额,甚至整个国际收支差额有重要影响。劳务收支(包括服务和收入交易)对经常项目也有一定的影响,有时对外贸易出现逆差,而劳务收支却有大量的顺差,可以用劳务收支顺差弥补贸易收支的逆差,从而减少经常项目逆差,甚至使整个经常项目收支顺差。经常项目差额反映了一国对外资产负债的变动状况。若经常项目顺差,则表示本国向外国提供了商品、劳务或转移资产,本国在海外的资产増加或负债减少。若经常项目逆差,则说明本国

运用了外国的商品、劳务等,本国在海外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正因为如此,经常项目差额非常重要,是衡量一国长期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6. 跨国公司的分布及内部化动机

【答案】内部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于市场不完全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的行为过程。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和交易成本上升,因此企业通过外部市场的买卖关系不能保证企业获利,并导致许多附加成本。因此,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即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形成的公司内市场,就能克服外部市场和市场不完全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给技术转移和垂直一体化带来好处。

7. 国民生产总值

【答案】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要记入国民生产总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当年的全部支出总和或用全部收入总和计算。从支出方面计算,包括以下四项: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②私人国内投资总额;③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总额;④货物与劳务输出净额。从收入方面计算,主要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和折旧。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是度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程度的标准。

8. 稳定与增长协定(SGP )

【答案】稳定与増长协定是指欧盟旨在支持货币联盟和欧元的预算公约,目的是要防止欧元区所有成员国出现大量的政府预算赤字,以致增加整个欧元区的借贷成本。该公约要求成员国将其预算赤字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下,并在中期内彻底消灭它们的过度赤字。当经济增长明显弱于预期时,可予以展延,但违反公约规则的成员国会被处以罚金。

二、综合分析题

9. 我们对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有用性的讨论能否作为解释某些货币成为外汇交易的载体货币的根据?

【答案】如同货币在国内作为计价单位可以方便交易、降低费用,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载体货币也可以有效地节约交易成本。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有些交易者往往会收到一些不愿意持有的货币,因此需要将这些货币卖掉换成其所需要的货币。交易中使用的货币越多,交易越接近以货易货的情形。如果存在一个市场可以将非载体货币转换成载体货币,那么对于交易者而言就可以节约交易成本,载体货币就成为了交换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