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之学前教育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近期目标

【答案】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是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订是为完成最终的目标服务的,是一个具体的短期内可以达到的目标。近期目标一般是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制订的,往往在月计划和周计划中体现出来。

2. 最近发展区

【答案】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由此引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定义是指儿童己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操作定义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活动任务时表现的水平和在成人指导或在有能力的伙伴帮助下完成任务时所表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3. 教师

【答案】教师是指一类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的组织,对学生的学习、锻炼、身心发展等,都起主导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师所处的地位、受人尊重的程度是不同的。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同时,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

4. 客观性原则

【答案】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探索,人的心理现象是受外界条件制约的,在检验参与者的观点时必须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凭主观臆测的轻易得出结论,一定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首先应客观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幼儿。幼儿教师对幼儿作品,包括整个审美教育过程的评价,应实事求是、公正合理,以正面引导为主。

二、简答题

5. 简述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答案】社区是社会大环境中与幼儿园关系最密切、对幼儿影响最大的那一部分。它对幼儿园教育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和意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是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其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等多方面的支持。不仅幼儿教育的事业发展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幼儿园教育本身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社区的积极参与将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气息。

(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影响着幼儿园教育。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教育质量也都不错,社区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社区对幼儿园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幼儿园要积极探索社区丰富的资源,发挥其教育作用,实现与社区之间的合作。

6. 简述陶行知对幼稚园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案】陶行知对幼稚园教师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奉献精神。陶行知认为奉献精神是一切教师的灵魂。它是决定教师事业的内部因素,教师也只有拥有了奉献精神才会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

(2)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陶行知认为,教师为教,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求真就是追求真理,用做真人。

(3)以身作则,自化化人的精神。陶行知认为,教师为教,要“以身作则”,为儿童起到榜样的作用。

(4)不断开拓,勇于创造的精神。陶行知认为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他指责那些保守、落后、不知进取的教师“天天卖旧货”、“依样画葫芦”。

7. 简要说明学前教育的基本仟务是什么?

【答案】学前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当前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任务不同,具体为:

(1)托儿所的基本任务有:

①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训练,增强他们的抵抗力;

②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的知识;

③培养小儿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

④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衣着、洗漱等文明习惯以及美学的观念。

(2)幼儿园的基本任务有:

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a. 体育目标。强调“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b. 德育目标。强调“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自信、有爱、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c. 智育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d. 美育目标。“在幼儿自身主动投入审美活动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相应的表现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创造力。”

②为幼儿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③为提高基础教育打好基础。

8. 简述幼儿智育的内容。

【答案】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发展幼儿的智力

①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如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像和创造能力等。

②培养幼儿良好的智力品质,如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性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敏锐性等。 ③帮助幼儿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技能等。

(2)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

幼儿学习的知识包括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常识、社会常识、自然常识,以及幼儿能够理解的科学技术知识,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关的初步知识等等。

(3)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奇心是幼儿求知兴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幼儿智育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以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幼儿学习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积极克服困难、能否爱护文具、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