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开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成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旅游区是人类旅游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系统,合理地进行区域旅游开发,确保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进行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的原则,而这一切都是以研究旅游区的环境、资源等地域结构为前提的。 宁夏旅游区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旅游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区内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政府和相关单位纷纷涉足此行业。因此,以系统的观点,从区域整体角度对本区旅游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探讨,是必要和急需的。 本文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力图借助现代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充分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宁夏旅游区的开发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环境背景分析 环境背景分析是旅游开发研究的开端。笔者讨论了旅游地域系统、旅游区的概念和宁夏旅游区的空间形态和地域范围,并从自然地理背景条件和历史人文背景条件两方面概括了宁夏旅游区的区域环境背景特征:具有过度性的复杂多样的自然景观、悠久的人文发展历史、多民族融合交融发展的独特民族文化。 第二部分 旅游区资源系统分析与评价 旅游区资源系统分析与评价是把握旅游开发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的基础。 第一,从区域资源整体角度出发,分析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雄浑而秀丽的"塞上江南"风光,灿烂的西夏文化遗风和古迹,浓郁典型的回族穆斯林风情。 第二,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3大类,17个亚类,48个基本类型。通过分类说明宁夏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且人文旅游资源所占比重较大。与全国其他旅游区相比,本区具有多种独有或典型的旅游资源,如西夏古风和文物古迹,沙漠与湖泊巧妙结合的沙湖等。 第三,分析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功能结构。宁夏旅游资源具有能满足个层次需求的综合功能,其中观赏旅游是本区旅游资源的主导功能。特种旅游是重要功能,娱乐、购物具有辅助功能。目前本区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滞留于最基本的层次,与资源优势不匹配。 第四,在资源分类基础上,笔者采用影响旅游资源质量的资源价值、景点地域组合、环境容量以及景点旅游条件等方面的十多项指标,对主要景点单项因子质量优劣程度逐一评价后,据公式P=∑Kai,求得每一景点(区)质量综合指数。其结果表明,沙坡头,西夏王陵,青铜峡鸟岛等质量综合指数较高,基本上反映了塞上江南自然风光和西夏文化景观是优势资源,典型伊斯兰风情是又一特色。 第五,通过分析资源价值、旅游开发方向后,可知本区近期旅游资源开发应以观光旅游这一基本层次和娱乐旅游这一提高层次为主,辅以开发西夏文化和回族风情等专门旅游,随着经济发展,专门旅游在开发层次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 第三部分,旅游地域分析 地域分析是旅游地域开发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区位条件,宁夏旅游区位于我国东西部的过度带,是联系华北与西北的枢纽,也是中原向大西北过度的第一站,区位条件相对优越。同时本区又以独特而典型的旅游资源突出于西北其他旅游区,其在西北旅游区 中的地位和分工不可替代。在上述基础上进而又从构成上旅游系统的子要素系统:旅游资源、旅游主体、旅游媒介体、旅游环境容量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分析了本区的旅游地域结构,并运用区划理论和方法,考虑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对宁夏旅游区进行综合区划,将本区分为七个旅游亚区,并分析了各区的旅游功能与开发方向。 第四部分:旅游线路设计。 旅游线路设计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旅游活动最终是通过旅游线路来实现的。笔者从旅游资源特点,旅游景点(区)的空间格局、客源市场客流特征等方面分析影响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因子,认为进行旅游线路设计应遵循的五项原则:经济性原则、丰富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季节性原则,同时还应考虑突出主要特色,注意旅游活动节日安排的节奏韵律感,发挥区域旅游功能,兼顾冷点,加强调研,不断创新,设计多条线,以供不同需求。宁夏旅游区线路设计要突出"一主两副",即突出塞上江南风光旅游、兼顾西夏文化古风寻踪和伊斯兰回族风情体验两大副主题。旅游线路由进入性线路、主体性旅游线路和景区旅游线路三个不同层次和级别的旅游线路组成,本文着重讨论了前两个层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