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852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齐美尔(G •Simmel )
【答案】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Simmel,1858—1918)是经典社会学时期德国社会学家。在社会学领域,齐美尔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①通过提出并回答“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确立了将社会交往形式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思想,从而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②基于这种观念,对社会互动的形式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尝试将量化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群体规模大小对群体互动性质的影响;③通过对主观文化、客观文化和社会分化问题,尤其是货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的内在“文化悲剧”。齐美尔主要的社会学著作,包括《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等。
2. 新功能主义
【答案】新功能主义理论以杰弗里•C •亚历山大为代表,亚历山大是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功能主义及社会学理论传统作了诠释与重建,这表现在两方面:①努力发掘和发展帕森斯的理论中的合理内核;②指出帕森斯理论的不足,通过借鉴和引入其他理论的合理要素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在一般理论层次和经验层次上进行重构。
3. 全球化
【答案】贝克指出,全球化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具体而言,它指民族国家及其主权被拥有不同的权力机会、取向、认同和网络的跨国行动者所打压及穿透的过程。全球化创造了跨国性的社会关联和空间,重估了区域文化的价值并推动了各种第三文化的产生。
贝克指出,全球化过程的特殊之处在于可经验地研究的区域——全球交互关系网络的扩展、密度及稳定性,通过传播媒体的自我定义和在文化、政治、经济、军事诸层面的社会空间及影象流。全球化意味着非世界国家,更准确地说,全球化是无世界国家且无世界政府的世界社会。
4. 形式社会学
【答案】形式社会学是指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是齐美尔提出来的。齐美尔认为社会的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互动过程之中。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①互动来源:齐美尔受到当时流行的新康德主义思想的影响,从纯形式的立
场考察历史科学的方法论和历史研究,提出社会学的研究从各种现象中分出社会交往的要素。②四种类型: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等作为体制化结构的形式;社交、体育活动、游戏等自主的游戏形式;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社会本身的一般形式。
二、简答题
5. 怎样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
【答案】对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的理解:
(1)马克思阐述了有独到立场和丰富内容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在社会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有着重大影响。仅仅用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这两个哲学范畴来概括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不仅限制了研究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视野,把大量关于社会现象的社会学论述排除在马克思理论研究之外,而且还阻碍甚至破坏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割断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学领域同其他国家对话交流的途径。
(2)社会主义国家对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停留在传统形而上学的层面,重视的是那些高度概括的、作为经验事实本体的本质、规律,亦即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范畴系统,而直接发生着的大量的丰富的社会事实,仅仅是建构抽象概念体系的材料。
(3)布哈林指出马克思的学说中有社会学理论,这是正确的,但是他把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等同为历史唯物主义,这又是机械的。社会学理论中最基础的范畴与原理同哲学没有清楚的界限,甚至往往是重合的,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社会学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应当在马克思社会学同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中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关于社会学理论的论述。
6. 怎样理解从社会互动形式开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答案】(1)齐美尔认为,既不能把社会理解为独立于个体的单纯客观过程,也不能把社会归结为个人行为,社会是由人们相互间互动过程实现的,它不仅包含着真实具体的个人行为,也表现为具有同样真实具体性的社会互动形式,是两个方面的统一,并可称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齐美尔认为把社会互动形式概括出来十分必要,因为只有把具有一般性的互动形式同具体互动内容分离开,才能清楚而真实地把握社会事件的基本特征,才能构建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社会学。内容相同的利益也可以采取完全不同的结交形式。如宗教的生活内容虽然相同,但就其形式而言,有时不需要协调一致,有时却需要社区的集中形式。再如两性关系所依赖的利益要通过几乎是无数的家庭形式才能获得满足。可见,把社会互动形式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不仅因为是必要的,而且还因为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会给社会的研究展开广阔的空间。
7. 简述鲍曼后现代性社会学的轮廓。
【答案】后现代性社会学的轮廓体现在:
(1)鲍曼以社会性、栖息地、自我建构和自我组装等概念为基础,勾勒了他关于后现代性社会学的纲领性轮廓。鲍曼指出,社会性、栖息地、自我建构、自我组装应当在后现代性的社会理
论中占据一个中心位置,而在现代社会理论中,这个位置是为社会、规范群体(阶级或共同体)、社会化和控制等范畴保留着。
(2)鲍曼关注“行动者与结构”这一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主题。他通过强调行动者主体所具有的自主性和系统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凸显了行动者主体与系统之间双向互动的建构关系。与此同时,鲍曼强调了后现代的个体对身体的关注和各种专家的权威及明星的示范效应对自我建构与自我组装的影响。所不同的是,鲍曼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分析,这一方面与他采用的后现代的叙事风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建构后现代性社会学的初衷有关。
(3)这一初衷不仅体现在鲍曼发出了对问题进行争论的邀请上,而且也体现在他关于后现代情境下所拥有的现代关怀上,即体现在他对于后现代知识分子与后现代性社会学的双重诠释上。
三、论述题
8. 试述哈贝马斯的行动类型理论。
【答案】哈贝马斯的行动类型理论:
(1)沟通行动的概念与特征
①哈贝马斯认为,沟通行动是指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间以语言或符号为媒介,以言语的有效性要求为基础,以达到相互理解为目的,在意见一致基础上遵循规范而进行的,被合法调节的、使社会达到统一并实现个人同一性与社会化相统一的合作化的、合理的内在活动,是一种潜在的解放力,而不是一种禁锢力。由此可见,沟通行动具有特定的条件和目的,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行动。
②哈贝马斯把所有的社会行动区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目的性行动、规范调节的行动、戏剧式行动和沟通行动。
a. 目的性行动指行动者通过选择一定的有效手段,并以适当的方式运用这种手段,而实现某种目的的行动,这种行动主要考虑作为可操控对象的“客观的或外在的世界”。
b. 规范调节的行动是社会集团成员根据共同价值和规范调节的行动,主要对应于以规范、价值观和其他被社会认可了的期望为内容的“社会世界”。
c. 戏剧式行动是指行动者在公共场合有意识地展示自己主观情感、品质、愿望等主观性的行动,它既与“主观世界”相适应,也与“客观世界”相适应;
d. 沟通行动是主体间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而建立起一种理解和认同的活动。沟通行动同时涉及“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各项内容。总之,沟通行动实质上是行为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诚实对话而达到共识与和谐的行为。
(2)沟通行动的实现
沟通行动得以实现的手段和媒介是语言。要成功实现沟通,沟通行动的参与者必须使用能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能明白的语言。在其“普遍语用学”理论中,哈贝马斯指出,沟通参与者在沟通过程中的语言使用行为必须满足下述四项有效性要求:
①可领会性要求:言说者必须选择一个可领会的表达以便说者和听者能够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