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852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化社会学

【答案】文化社会学是指通过对社会结构文化的分析,是齐美尔提出来的,揭示和剖析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危机,即文化悲剧。这种文化悲剧根基于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的区分。两种区分是:①主观文化,即“个体文化”,是指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②客观文化是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宗教、哲学等。这些因素外在于个体,但却影响着个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2. 沟通理性

【答案】哈贝马斯对沟通行动概念的分析和普遍(形式)语用学对交往的有效性要求的分析,都是为了揭示沟通行动中所潜藏着的不同于目的——工具理性的另一种理性:反省、批判和论证的能力,即沟通理性。

①沟通理性首先是一种对话式的理性,是以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为基础的。相对地,目的——工具理性是一种独白式的理性,基于个人利益的计算的理性。

②沟通理性是一种借助于更佳论据的力量进行反复论证的理性。在有效性要求受到质疑时,沟通行动的参与者能够进入理性的讨论,在讨论中,沟通双方针对受质疑的有效性要求反复讨论,以期达成共识。相对地,目的-工具理性不必借助于理性的讨论,而是以单方面的利益的取得为标准。

3. 社会冲突

【答案】社会冲突是指社会主体之间由于需要、利益、价值观念的差别和对立而引起的相互反对的社会互动行为。齐美尔认为,冲突是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任何一个合作过程都同时伴随着与之相对立的冲突过程,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包含着合作与冲突、吸引与排斥这样一些矛盾的统一体。

4. 新功能主义

【答案】新功能主义理论以杰弗里•C •亚历山大为代表,亚历山大是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功能主义及社会学理论传统作了诠释与重建,这表现在两方面:①努力发掘和发展帕

森斯的理论中的合理内核;②指出帕森斯理论的不足,通过借鉴和引入其他理论的合理要素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在一般理论层次和经验层次上进行重构。

二、简答题

5. 简述社会冲突的功能。

【答案】社会冲突对社会过程有积极功能:

(1)社会冲突对于群体和社会的整合具有积极功能。

①当一个群体与外部发生冲突时,为了一致对外的需要,能促进群体内部的结合,使原有的内部矛盾得到解决;

②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各群体之间的相互冲突,可以促进各群体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一定界限,因而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平衡,使社会产生一定的分化和整合;

③冲突増加了人的异化,但同时通过冲突,又将个人联结在社会交往的网络之中。社会各部分之间和个人之间纵横交错的冲突,使各部分、个人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构成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甚至是社会生活的精髓。

(2)社会冲突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①冲突的发生和表现有利于矛盾的解决或缓解敌对情况;

②在充满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情况下,冲突有助于不同观点和情绪的宣泄,反面的观点和情绪如果表现出来,可以使持有这种观点和怀有敌对情绪的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③由于冲突是建立在人们相互作用基础之上的,因而通过冲突的表现和解决,人们会建立一种新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6. 如何理解艾利亚斯的社会生成与心理生成的视角?

【答案】(1)埃利亚斯认为,文明的进程下最基本、最普遍的结构过程是劳动(或者更广义上的社会功能)分工的曰益增长。与此同时,社会网络的复杂性上升,人际之间相互依赖的链条加长,对个人的压力加强,从而需要更多的控制与预见,从自发的、即刻的冲动到长期稳定的自我控制。这种融合社会生成与心理生成的视角是埃利亚斯一生的思考途径。

(2)埃利亚斯在以下两个方面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

①国家对暴力更有效的垄断所形成的更均衡的社会控制机制;

②个人人格中形成的更均衡的自我控制机制。

心理生成的这种转化势必通过落实在成人父母对儿童的教育上而完成文明的进程的个体重复。埃利亚斯借此融通了历史与现时、社会与个体的视角。他认为,在个体心理生成的过程之中造成了许多心理疾病。真正表现出来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隐蔽性的。整个社会的危险是少了,但也逐渐失去了令人兴奋、动情、愉悦的因素。曰常生活中所丧失的东西,通过梦、书籍、艺术、体育运动等创造得到了替代性的重新体现。

(3)小结:埃利亚斯在探讨心理生成时虽然受到了弗洛伊德的许多启发,但他反对在意识与

无意识之间作出截然区分,反对简单地诉诸抑制机制。他认为,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分野是一种历史过程的结果,两者之间的墙只是不断増厚而已。在更为简单(但绝非粗糙或缺乏社会型塑作用)的社会当中,基本的冲动与人的意识之间比较容易相互渗透和沟通。而文明化这一概念的关键即在于:它是个体不断趋向于以自己与他人的社会生活为取向,趋于稳定和均衡的自我调控,以使每一个参与其间的人乃至整个人群可以増进生活当中的愉悦及生活质量,从而使每一个甘心自我调控的人本身更有保障获得愉悦与幸福。

7. 简述韦伯“理解的社会学”。

【答案】(1)韦伯“理解的社会学”的含义

韦伯的社会学称为“理解的社会学”,用他自己的话说: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根据这个定义,韦伯将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意义

社会行动是有意义的,且意义是可以理解的。韦伯把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作为社会学的两大任务。既然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那么用自然科学中的实证方法来研究社会学则无异于方枘圆凿,因此研究社会学的方法就别无他途,只能是理解和说明。

(3)理解

从确定性角度看,理解的确定性的基础有二:

①理性的方法(如逻辑和数学)即对各种行动因素在其有意向的意义中获得完全清晰和理智的把握。理性的理解具有高度的确定性,正如韦伯所言“当某人在推理或论证中应用2X2—4或应用毕达哥拉斯定理时,或者当某人根据我们已经接受的思维模式正确地推出一种推理的逻辑序列时,我们对其意义具有完全清晰明白的理解”。

②重新体验的方法,如移情和艺术欣赏或如狄尔泰所言“理解就是再现你中之我”,这种方法通过同情的参与并能恰当的把握行动发生的情感环境,从而获得移情和欣赏的精确性。这种理解是对别人心灵感觉的精神体验,是对别人的行动和动机的有效把握。

(4)分类

从操作类型看,韦伯把理解分成两类:

①第一类是对主观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即通过对社会行动的直接观察就能理解其意义。对语言、行动、非理性的情绪反应,以及对数学和逻辑命题的理解都属于这一类。

②第二类是解释性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解释性理解是对动机的理性理解,它把社会行动置于可理解的和更加内在的意义背景之中。直接观察理解仅仅知道社会行动“是什么”或“干什么”,解释性理解则是要寻求社会行动的“为什么”。

(5)局限性

社会行动是需要而且可以理解的,然而仅有理解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