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五院制
【答案】五院制是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10月以后实施的组织形式。《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五院同为治权机关,互不统属,互相独立。五院正、副院长由国民政府主席于国民政府委员中提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向国民政府主席负责。
2. 第一流人才内阁
【答案】第一流人才内阁是民国初年北京政府的熊希龄内阁。1913年7月,袁世凯任命进步党议员熊希龄为内阁总理。9月,内阁组成,只有司法、教育、农商等少数总长职位由进步党人梁启超、汪大燮、张春等分别担任,而陆军、内务、外交等重要部门则牢牢掌握在袁世凯的嫡系军阀、官僚手中。由于梁启超等人都是社会名流,这个内阁被人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独立的国家,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而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奴役和控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因素都在不断壮大。
4. 《筹办夷务始末》
【答案】《筹办夷务始末》是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分为道光朝、咸丰朝和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由清文庆纂辑,八十卷。咸丰朝由嘉贞等纂辑,八十卷。同治朝由清宝编辑,内容是从道光十六年议禁鸦片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为止。凡是上谕、廷寄、以及内外臣僚奏章,中外往来照会书札由涉于外务者,悉编年月,按日详载,多原始资料。对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同治朝洋务运动记载尤详。
5. 鸦片贸易
1773年,【答案】鸦片贸易即近代西方殖民者为攫取高额利润而对中国经营毒品的一种贸易。
英印殖民政府决定大量种植鸦片,并确立了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政策,将制造和专卖权授给东印度公司。鸦片输入量的激増,改变了中、英之间的贸易状态,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而且这
种差额越来越大。鸦片贸易使白银大量外流,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鸦片泛滥给清政府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危机。
6. 《五口通商附贴善后条款》
【答案】《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是《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又称中英《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鸦片战争后,英国利用清政府对国际惯例和自己利益的无知,引诱清政府就通商口岸的各项制度继续谈判。1843年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该条约,13款,附《小船定例》3款,共16款。主要内容是:①“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给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都可以“一体均沾”,而中国却不能从英国得到对等的权利。这项规定为英国和其他国家相互援引,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②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侵略者以此为借口,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成为他们侵略中国的据点和“国中之国”。另外,为夺取更多权益,英国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英国从中取得了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等侵略权益。《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司法权益,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后果。
7. 讨粤匪檄
【答案】讨粤匪檄是指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军所发布的檄文。1854年2月,曾国藩率湘军从湖南衡阳出师镇压太平军,发布此檄文。主要内容是号召士大夫,为维护名教而战斗。檄文将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对抗,上升到文化对抗和维护儒教的层面,以动员知识分子镇压太平军。
8. 《新学伪经考》
【答案】《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维新变法而编撰的重要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①自东汉以来被奉为经典的《古文尚书》、《左氏春秋》等古文经,都是刘歆伪造事实,是王莽“新朝”之学,与孔子无涉,应称“新学”;②后来被称为“汉学”的贾逵、马融、许慎、郑玄之学,也不是“汉学”,而是“新学”;③宋人所尊崇的经书也多是“伪经”,而不是孔子之经。康有为这种论断,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而是在为维新变法制造理论根据。
9. 金田起义
【答案】金田起义是1851年由洪秀全领导的一次反抗清军的起义,它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开始。创立“拜上帝会”后的洪秀全和教首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发动群众。1849年前后,广西连年发生灾荒,农民纷纷起来反抗。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在洪秀全认为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他命令各地会众到桂平县金田村集中,按军事编制建立了一支队伍,与清军展开斗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
10.蒋桂战争
【答案】蒋桂战争是1929年国民政府内部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的战争。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以白崇禧、黄绍竑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失败而告终。
11.“门户开放”
【答案】“门户开放”是19世纪末美国提出的侵华政策。1899年9月和11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德、俄、法、日、意各国提出所谓在华“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得到的路矿等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对各国货物,一律由中国政府按照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在征收港口税、铁路运费方面,对别国船只、货物不实行差别待遇。“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要列强开放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以免因“排它性待遇”而遭到损害。1900年7月3日美再次照会各国,主张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把最初的开放“势力范围”和租借她的政策应用到整个中国,形成“门户开放”政策。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门户开放”原则得到列强正式承认,并作为列强对华侵略的政策原则被载入《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政策随着旧中国的覆灭而结束。
12.昆仑关之战
【答案】昆仑关之战是指1939年中国军队在桂南对日军发动的一次反击作战。日军为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航空基地,于1939年攻占昆仑关要地。中国政府部署桂南大会战,决定以昆仑关为重点战场开始反攻。白崇禧指挥中国军队开始总攻击,其中第五军向昆仑关进攻,迫使日军向核心阵地撤退;郑洞国荣誉第一师夺取东面高地,将该地日军守备队歼灭;日军驰援昆仑关,遭第五军攻击,伤亡惨重;中国军队攻克昆仑关。此战役为中国军队自抗战以来第一次采取诸兵种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昆仑关大捷,并为桂南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论述题
13.戊戌变法前康有为进行了哪些主要活动?
【答案】(1)多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康有为的第一次上书是在1888年,他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1895年发起的公车上书,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与爱国救亡运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创办万木草堂,聚众讲学。
(3)为维新变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如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4)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如1895年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强学报》等。
(5)组织政治团体。1895年成立强学会,1898年成立保国会。
(6)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顽固守旧势力进行论战,批判君主专制,抨击封建文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