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703综合艺术理论三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_____、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_____号称粤中四大名园,他们可视为中国古代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答案】可园; 梁园
【解析】“粤中四大园林”指佛山市顺德区的清晖园、佛山市禅城区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东莞的可园四座古典园林。
2. _____是宋徽宗赵估亲自参与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答案】艮岳
【解析】艮岳是中国宋代大型人工山水皇家园林。宋徽宗政和七年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沐京后被拆毁。宋徽宗赵估亲自写有《御制艮岳记》,良为地处宫城东北隅之意。
3. 明代叠山名师_____主张叠山造园应体现写意园林的特征。
【答案】张南垣
【解析】明代嘉靖以来,江南盛行叠石造园,一时各地名园迭起,山师(昔时对叠石名师之称)身价骤增。在诸多的山师中,名噪江南的要数明末清初祖居西林寺西的张南垣,江南不少名园就出自他手。他所筑的园林,往往有山水画意,园内盆池小山数尺中岩轴变幻,溪流飞瀑,湖滩渺茫,树木葱郁; 而点缀其中的寺宇台榭、石桥亭塔、一槛一栏,皆入诗入画,生动传神,令观者流连忘返。
4. 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中的太液池之布局与造景可谓后世园林创作的模本_____。
【答案】一池三山
【解析】“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中的太液池是典型的“一池三山”模式。
二、名词解释
5. 明长陵
【答案】明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其建成于明永乐二十二年,由巨大的宝顶、方城明楼和它前面的祭殿一一棱恩殿等组成。陵区南起石牌坊,北倚天寿山,为十三陵之首。
6. 人工山水园
【答案】“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
7. 石像生
【答案】石像生,陵寝园林雨道两边的建筑小品,用名贵石材雕刻的文武官员、自然界各类动物以及宗教、神仙传说中的怪兽,用来保护陵寝,具很高的观赏价值。
8. 清裕陵
【答案】清裕陵是清高宗乾隆墓。自南向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一孔桥、下马牌、井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三路三孔桥及东西平桥、东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桥、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其规制既承袭前朝,又有所创新。
三、简答题
9. 简述《园治》里“园说”在篇首提出的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所包含的意思。
【答案】“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及其细节。在篇首,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
(1)“景到随机”,意思是园林造景要适应地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避开其短处,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包含两层意思,
①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给人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
②建筑的配置必须服从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四、论述题
10.试述建章宫园林布局、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皇家园林的影响。
【答案】(1)布局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重要的一个宫城,位于汉长安城西城墙外。其宫殿布局由前宫后苑组成。从正门圆网、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宫城西面为唐中庭、唐中池。中轴线上有多重门、闻,正门曰间阖,也叫璧门,是城关式建筑。后为玉堂,建台上。在璧门北,起圆闻,
其左有别凤阙,其右有井干楼。进圆闲门内二百步,最后到达建在高台上的建章前殿,气魄十分雄伟。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璧门之西有神明,台高五十丈,为祭金人处。
(2)风格建章宫的正门左凤阙、右神明,高大壮丽,作工精美,耐人寻味。建章宫打破了古代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前殿西北开凿了一个名叫太液池的人工湖,高岸环周,碧波荡漾,池中有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象征东海中的天仙胜境。并用玉石雕凿鱼龙、奇禽、异兽烘托仙境。
(3)影响建章宫奠定料后世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掇山理水格局,对皇家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