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汉字演变的历史是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从金文演变到篆书,由篆书演变到隶书,由隶书逐渐转变为今天使用的_____和楷书。

【答案】行书

【解析】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行书和楷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其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2.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包括_____、念、做、打。

【答案】唱

【解析】京剧表演是以唱、念、做、打(舞)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常用虚拟的动作传情达意,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京剧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一一唱、念、做、打,也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

3. 中国有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广东的粤绣,湖南的_____和四川的蜀绣。

【答案】湘绣

【解析】四人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粤绣(广东)。

4. 在中医看来,在人体这个错综复杂的生命网络中,有直行和横行的部分就是_____,它们上下左右贯通起来就是人的生命体的隐藏系统。

【答案】经脉

【解析】经脉是中医所指的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二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5. 佛教四大名山中位于安徽境内的是_____。

【答案】九华山

【解析】佛教四大名山,即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其中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大愿地藏菩萨的道场,佛寺最多时达两百余所,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二、名词解释

6. 沉郁顿挫

【答案】沉郁顿挫是对杜甫诗歌风格的集中概括。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及其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恰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7. 百家争鸣

【答案】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一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但也有前后的变化。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他们或是宁静地思考,或是广招门徒。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他们的思想基础一般在春秋时业经前辈创立,他们的作为是在学派间的争论中,捍卫并发展本学派的主张。所以前期的著作多是对老师或创始人思想的语录,后期则多是争辩的论说。诸子百家各学派都在不断调整和深化自己的理论,努力适应着社会的要求。学派与学派之间也不断地在相互争鸣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8. 六礼

【答案】“六礼”是中国古代青年男女从择偶到正式结婚这期间需进行的六个程序。“六礼”即: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其中的“冠”,为“成年礼”; 没到成年,没举行过“成年礼”,就结婚,那就是“非礼”。《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三、简答题

9. 如何理解中国的多神信仰?

【答案】中国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传统农民以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本,这种经济基础便造成中国人讲究现实利益的文化心态,其宗教信仰也谋求对现实的生产和生存现状有直接的救助,因而中国人崇尚多神信仰,甚至对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的生存环境产生执著的崇拜。

在中国人的艰中,物物是神,处处有神,时时有神,即使是做饭烧火的灶头也由灶王爷把守,门口还要有门神爷守护。

从总体上说,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最为突出。天地是人的生存环境,先祖是人的生理纽带,而君师则是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

10.分析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答案】杜甫是一位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呈现出独特而鲜明诗歌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

(1)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枪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北征》、《洗兵马》、《壮游》、《同谷七歌》、《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秋兴八首》都是这样的例子。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2)萧散自然的风格

除沉郁顿挫之外,杜诗还有其他的风格。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这类诗不少,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鱼鸟自得其乐,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生一份闲适愉悦情思。“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其一)“野船明细火,宿鹭起圆沙。”(《遣意二首》其二)“芹泥随燕嘴,花蕊上蜂须。”

(《徐步》)“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独酌》)这些都是萧散心境、闲适情趣的产物。这类风格最有代表性的,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把萧散自然的情怀抒写得从容和优雅。《绝句漫兴九首》也是如此。

四、论述题

11.鲁迅评价《西游记》:“……又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中国小说史略》)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其风格是幽默诙谐的,可以说它是一部幽默艺术的精品,充满喜剧艺术精神。但正如鲁迅所言:“又作者享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西游记》的幽默诙谐并不完全脱离现实,而是有一定世情情调。

(1)极幻与极真的巧妙融合

《西游记》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展现出一种奇幻美。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