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养老机构是为了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食宿、照护等综合性服务的场所,是子女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有力补充,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和其他外界因素条件下生存、发展。这些因素并不以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养老服务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政府介入是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府介入”是指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表者和公共服务的执行者这一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政府介入借助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予以表现。因此,为了完善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必须优化政府介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路径,完善政府介入的举措。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优化政府介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路径,完善政府介入的举措,以完善中国养老服务体系。
本文共有6部分:
第一章 导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于已有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明确本文采用的理论、数据和方法。
第二章 政府介入养老机构发展的理论分析。
介绍政府介入的概念,手段,制约因素和政府介入失灵。养老服务具有很高的收入弹性,养老服务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不完全特征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必须有政府的介入,福利多元主义和政府支出阶段理论是政府介入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中政府介入的发展和存在问题。
主要介绍了中国政府介入养老机构发展的历史,指出养老机构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体上看有较大发展,同时又有许多矛盾。第一,供需矛盾,人均床位少的同时床位空置率30%以上。第二,中国养老机构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大多依靠政府的补助,民间资本少。第三,中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呈现出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养老机构的供给规模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养老机构的发育程度也高于中西部地区。第四,中国养老机构的城乡差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无论是单位数、床位数还是收养人数,农村所占的比重都要高于城市。
第四章 养老机构发展中的政府介入-英国经验及其启示
介绍了养老机构发展中的政府介入-英国经验及其启示。政府可以遵循“政府引导、非政府机构参与,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独立运作”的原则,不断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应深入研究欧洲各国国的经验,不断完善退出机制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形成有利于养老产业投资发展的软环境。
第五章 政府介入的优化。
采取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养老机构床位供给数量进行预测研究。提出政府介入的优化建议。中国政府介入养老机构发展应当遵循公共性、非盈利性、全国性和区域性有机结合的原则,第一、完善的老人福利法律体系。第二,统一和规范执业资格规定。第三,监督与评估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第四,养老机构运行机制市场化。
最后一章,结论。概括本文的主要结论,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从政府介入的视角,结合公共管理学、社会学、人口学、老年心理学等理论,从微观经济学的供给需求角度及公共产品角度论述养老服务需求、有效需求和供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用最新的数据和计量模型进行研究,本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跨学科分析,为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寻找政策依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