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611普通生物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净化。

【答案】生物净化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生物净化过程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重要作用。

2. 平行进化。

【答案】平行进化是指两个或多个系谱,因有大体相近的进化方向而分别独立地进化出相似的特征。

3. 光饱和点。

【答案】光饱和现象是指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随光强的增高而增加的现象。光饱和点是指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

4. 常染色质。

【答案】常染色质是指在有丝分裂完成之后,能够转变成间期松散状态的染色质部分。常染色质在分裂期染色深,但在间期染色浅,呈细丝状。一般而言,常染色质是具有转录活性区,是基因区。

5. 肌丝滑行学说。

【答案】肌丝滑行学说是1969年由Huxley 提出的解释肌肉收缩原理的学说。肌丝滑行学说指出肌纤维的缩短是肌小节中粗肌丝和细肌丝相对运动的结果。

6. 单性结实。

【答案】单性结实是指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发育成果实的现象。单性结实过程中,子房不经过传粉或任何其他刺激,便可形成无籽果实,称为营养单性结实,如香蕉。若子房必须通过

,如以马铃薯的花粉刺激番诱导作用才能形成无籽果实,则称为诱导单性结实(或刺激单性结实)

茄的柱头可得到无籽果实。

7. 细胞凋亡。

【答案】细胞凋亡是指由细胞自身基因编程的一种主动的死亡过程,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生程序性死亡(不发生炎症反应)。

8. 顺式作用元件

【答案】顺式作用元件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 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它

们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

二、填空题

9. 植物根毛区横切面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_____。

【答案】维管柱

【解析】植物根毛区横切面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中柱)三种初生组织。维管柱位于根的中央,是由维管组织形成的圆柱体。木质部细胞位于维管柱的中心,其脊从中心辐射出去,直到维管柱鞘。初皮部和木质部的脊相间排列。

10.突触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取决于神经递质的性质和突触后膜上_____的性质。

【答案】受体

11.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在小型活跃动物中比在大型不活跃动物中_____,在胎儿中比在母体中_____。

【答案】小、弱;大、强

12.内质网具有_____合成以及_____和解毒作用。

【答案】蛋白质和脂质;糖类代谢

【解析】根据内质网上是否具有核糖体,可分为光面内质网和糙面内质网两种,光面内质网通常为小囊和分支管状,无核糖体附着,是脂类合成和代谢的重要场所,它还可以将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和脂类运到高尔基体。糙面内质网膜上附有颗粒状的核糖体,通常为平行排列的扁平囊状。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糙面内质网是核糖体与内质网共同组成的复合机能结构,并可与核膜相连。光面内质网的膜上没有核糖体颗粒。在与脂类代谢有关的细胞中很多光面内质网,有合成脂肪、磷脂,参与糖类代谢,药物和毒物的解毒等功能。糙面内质网膜上附有颗粒状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

13.鸟类在进化上某些方面甚至比哺乳类先进,如:_____呼吸、某些猛禽的眼具_____调节能力等;但不及后者高等,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不及后者发达,特别是大脑无_____。

【答案】双重;大脑皮质;新皮质

14.花萼是由不同数目的_____组成的,花冠是由不同数目的_____组成的。

【答案】萼片;花瓣

15.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部分。

【答案】血管;淋巴管;心脏;血液;淋巴

16.细胞凋亡是_____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是受_____控制的。

【答案】生理性或程序性;基因

17.生态学可以分为两大分支:即个体生态学和,根据研究对象的层次,后者又可分为_____、和_____。

【答案】群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解析】生态学是指研究生物、人类和环境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按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18.线粒体是大量产生_____的场所。线粒体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遗传物质_____,这种遗传物质的特点是_____

【答案】A TP ; DNA ; 环状双链DNA 分子

三、简答题

19.简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意义。

【答案】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生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核分裂一次,每一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因此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潜能,保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在减数分裂过程,细胞连续分裂二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在以后发生有性生殖时,二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的染色体重新恢复到亲本的数目。这样周而复始。使每一物种的遗传性具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减数分裂具有的重要生物学意义的第一方面。其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植物遗传的变异性。

20.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是如何进化的?

【答案】(1)最早最初级的循环系统是纽虫的循环系统:结构简单,没有心脏,只有位于消化管两侧的2条血管,在身体前后端互相连通;血管能收缩,但收缩的方向不定,因此血液的流动没有一定的方向。纽虫的血管是全封闭式,血液只在血管中流动而不能流出血管,血液和各种组织的气体和物质的交换通过血管壁进行。

(2)环节动物的循环系统为闭管式,在真体腔形成时,原体腔发育成血管网。环节动物的循环系统由纵血管、环形血管及其分支组成,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流速较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和携带氧气的能力。如蚯蚓的主要血管有3个:位于消化管的背面正中的背血管,血流方向从后向前;位于消化管的腹面正中的腹血管,血流方向从前向后;位于腹神经索下面的神经下血管,血流方向从前往后。这3条血管都分出许多细小血管,分布到消化管、皮肤和其他各部。在身体前部,连接背腹血管之间有4对或5对弓形的血管,称为心脏。心脏细胞的微丝系统发达,有很强的弹性,背血管壁的上皮细胞也有发达的微丝,也有很强的弹性。心脏和背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使血液能在管内按一定的方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