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611普通生物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钟
【答案】生物钟是指动物体内决定生物时间节律的一种生物化学机制。对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等行为起调节作用。
2. 顶端优势。
【答案】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分泌抑制腋芽生长的激素而导致只有顶芽更易生长的现象。
3. 赤道面。
【答案】赤道面是指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体内的微动的染色体逐渐聚集在赤道面上,各着丝粒排列在这个平面上而形成赤道板。及至末期,在动物细胞中,赤道面的表层细胞质产生凹缩,而开始细胞质分裂;而在植物细胞中,则从赤道面的中央部位发展形成成膜体,在赤道面上形成细胞板;
4. 复制性细胞衰老。
【答案】复制性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经过有限次分裂后,进入不可逆转的增殖抑制状态,其结构和功能发生衰老性改变的过程。
5. 组蛋白。
【答案】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碱性蛋白质,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能够同DNA 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有五种类型
:
它们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6. 功能基因组学。
【答案】功能基因组学的内容是在基因组水平上阐明DNA 序列的功能,着重研究不同的序列结构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基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7. 人为因素。
【答案】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8. 有性生殖。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答案】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两性生殖细胞(又称配子)
,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和精子)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
二、填空题
9. 社群成员相互间具_____关系;鸟类及兽类社群中,成员间往往根据实力建立起_____的关系。
【答案】分工合作;等级序列(优势等级)
10.核被膜与_____构成连续的整体。核被膜内面有一纤维状的电子致密层,即_____,它由_____构成,属于纤维。
【答案】内质网;核纤层;核纤层蛋白;蛋白
11.植物细胞中的质体,有无色质体和有色质体之分。有色质体中最重要的是_____。植物细胞膜外有一层_____, 其主要成分是_____。在细胞质中还可以看到_____,其中溶有无机盐类、糖、有机酸、蛋白质等。
【答案】叶绿体;细胞壁;纤维素;液泡
12.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可分为_____循环、_____循环和_____循环。
【答案】体;肺;冠状动脉
13.人体的肾上腺、胰脏和肝脏所共有的生理功能是_____。
【答案】调节血糖水平
14.中心粒是由_____构成。它与鞭毛构造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
【答案】微管;9束三体微管排列成圆筒状;无中央微管
15.溶酶体的标志酶是_____,其酶的最适
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其主要原因是_____。
【答案】酸性磷酸酶;5; 细胞质基质的值使溶酶体酶活性大大降低
16.水及无机盐离子由植物根的表皮进入到根的中部_____ (内皮层之外)的主要有两条运输途径:_____途径和_____途径。
【答案】凯氏带;质外体;共质体
17.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在小型活跃动物中比在大型不活跃动物中_____,在胎儿中比在母体中_____。
【答案】小、弱;大、强
为_____。少量的溶酶体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并
18.植物的光周期反应可能涉及的两种机制是_____机制和_____机制。
【答案】光敏色素转化;生物钟
【解析】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光周期现象是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1)植物开花过程受到日照长短季节性变化的调节,植物体内存在的植物光敏素可测知夜间的长短,其转变引发开花和其他生理过程。植物有2种光敏色素蛋白:和收红光,吸收远红光。吸收红光后转变为都转变为在夜间,转变为
转变为吸收远红光后转变为到迅速转变为白天太阳光中红光之间的时间,恰好与比远红光多,(2)生物钟是指控制着生物体生命活动内在节律性的一种计时装置,其感知的时间是从钟机制。
一天的昼夜同步。植物的光周期反应可能涉及的两种机制是光敏色素转化感知昼夜的机制和生物
三、简答题
19.简述动物的不同防御行为或防御对策。
【答案】防御行为是指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总共有10种不同的防御对策:
(1)穴居
穴居或洞居减少了与捕食者相遇的概率,但也造成了寻找配偶和觅食的困难。
(2)隐蔽
很多动物的体色与环境背景色一致,因此不易被捕食者发现。
(3)警戒色
有毒的或不可食的动物往往具有极为鲜艳醒目的颜色,这种颜色对捕食者往往具有信号和广告的作用,能使捕食动物见后避而远之,例如胡蜂和黄蜂。
(4)拟态
一种动物因在形态和体色上模拟另一种有毒和不可食的动物而得到好处。
(5)回缩
遇到危险时多毛类、软体动物、龟鳖和刺猬常用的防御手段。
(6)逃遁
动物在捕食者接近时往往靠快跑或飞翔迅速逃离采取不同的对策。
(7)威吓
不能迅速逃跑或被捉住的动物采用的防御手段。
(8)假死
动物逃避捕食动物的攻击采取的手段,如甲虫、蝴蛛、幢螂和负鼠等。这些动物只能短时间保持假死状态。
(9)转移捕食者的攻击部位
动物通过诱导捕食者攻击自己身体的非要害部位而逃生的,例如眼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