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我国中小学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人们都有着一味的去追求着重点大学、重点高中的考上的频率的。尤其是高中教育,直接面临高考的压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最大。对一个学校、一个老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成绩唯一的指标就是学生的中考和高考成绩。只注重学生最后一次的考试成绩,确忽略了学生整体的学习过程,和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从教育部2001年和2012年分别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并进行试点,标志着课程改革的序幕全面拉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也掀起了层层波澜。最近这些年来,全国各初中、高中学校对课程改革展开了猛烈的攻势,进行的十分火热。对应着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水平,一些学校都渐渐的找到了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逐步的改变了普遍采用源于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所提出的“讲解——传授”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位于中心地位,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和传授者,教师讲授给学生的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主要依据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老师在动手完成课堂上的全部内容,大家公认,教师表演的舞台就是课堂,不主动就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默认为自己就是观众。并且,教师教学的水平完全由学生考试成绩表现出来,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检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学死知识更确切地说是死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中应有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能用所学的众多数学知识和技巧、技能解决出来,并且课堂往往死气沉沉,没有效率和质量,学生接受的也不尽如人意。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胆量、思维意识,灵活性思路思维、批判性眼光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引起教育人的思考和重视,大家对改变这一教学方法产生了共鸣,认为新的课堂模式的试行是必要的,使其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关键因素,这种方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其中老师只起主引作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主题在新课程思想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被让的听变为主动的去学习,实施一种拉近学生和老师距离,拉近学生和数学距离的导学案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使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感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自己的学习的价值、自己的知识积累程度、自己的能力培养高度。
导学案是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承载者,作为“学案导学”学习模式的教学手段和载体的导学案,在高中的教育课堂中运用广泛。导学案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前提下,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是为了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并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以提高课堂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文将从教育的背景、高效课堂的概念,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认识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案常见问题及对策,导学案的使用后的反思几个方面作为探讨研究,每个模块之间的设置顺畅、联系紧密,并且承前启后、环环相扣。
教学中一种常用的辅助手段就是学案导学。作为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要精心、精细,督促学生要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案导学的模式巧妙运用,及时课后反思,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最大效益得以实现,从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亦是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关键。
本文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的深处,既突出导学案的工具性,将导学案与高效课堂结合起来,为建立高效课堂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不仅详尽的解释了高效课堂的相关问题,同时对导学案本质的定义做了的说明,并在探索着高效课堂和导学案的关联,从中得到了导学案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有影响的。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这样的角色:辅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对改革教育方式,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导学案则是作为达到新课程改革目的的有效载体,对高中数学导学案不断探索和改进,将会使教学过程逐渐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完美结合,实现高效课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