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584教育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亦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
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采纳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即被放弃方案所牺牲的利益。
在教育领域,也存在机会成本。“教育机会成本”广义上指“教育间接成本”;狭义上主要指学生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后而放弃的就业收入。其大小与行业或职业报酬(或待遇)、同龄人口就业率等直接相关。
2. 劳动力价值
【答案】劳动力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3. 教育社会需求
【答案】教育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教育社会需求是有限的,政府可以对教育的社会需求做出规划和调整。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人口状况。一个国家人口构成情况,包括其基数、增长速度和年龄构成,决定着教育社会需求的基本规模和走势。②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从两个方面影响教育社会需求:一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层次,二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持续性。③政策导向。政策导向的影响不仅表现为教育需求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教育需求的结构上。
二、简答题
4. 说明我国学校教师新的工资制度特点及问题。
【答案】(1)我国学校教师新的工资制度的特点
①与机关工资制度脱钩,建立了独立的、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
②突出了按劳分配原则,强化了工资的激励机制。
③工资水平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尤其是高级职务工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④建立了定期升级、正常增资的机制。
⑤建立了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支持性、保护性干预。
⑥国家干预、宏观调控与地方和基层的微观分配自主权相结合。
(2)我国学校教师新的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工资增长的很大一部分被物价上涨所抵消。
②教师待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4年在国民经济16个大行业中,教职工的平均工资排在第11位。
③教师工资中,学校自筹部分占有很大比重。由于物价上涨,教师实际收入下降;各地区运用地方财力加大了津贴的比重,由于教师工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校自筹的,各学校教师之间收入的差距进一步加剧了。
④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新的工资制度规定乡财政比较薄弱的地区,教师工资
应由县一级统筹管理。但是在新的工资制度实施之后,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5. 与相同年龄的男性相比,女性的平均工资会较低。请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含义的一种资本概念。
(1)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②在经济増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
③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
④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2)人力资本的差异导致了女性平均工资低于男性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劳动者表现出的知识技能及其能力越高,那么劳动者的工资就会越高。
①在现实生活中,男性往往占据高薪和技术性强的职位,他们具有更强的知识和能力,而女性通常做的只是行政工作,教育、行政、护理等“传统女性职业”,她们工作的知识含量以及体现
出的能力远远的低于男性所从事的行业。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平均工资往往会低于男性。
②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担任多重角色和责任,表现在工作上,女性往往显得比较墨守成规、注重工作的固定和稳定、生活的平衡性。而担任更大责任的高层管理工作,往往意味着更大的精神压力、牺牲个人的家庭时间和健康损伤,因此在相同年龄段的女性在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方面的提升会大大的低于男性。同时,女性的健康维护需要更大的成本,所有这些都影响了女性们人力资本的提升,使其在工资收入中处于劣势地位。
6. 简述教育规模无限扩大可能带来的缺陷。
【答案】教育规模扩大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适当使用,产生规模经济效果。但规模扩大是有限度的,如果规模扩大产生各种不经济的缺陷,必将损害教育功能,此时,单位学生成本即使减少也不能叫做教育的规模经济。在这一条件下,教育规模的扩大应以资源充分运用后即停止,否则规模继续扩大必将衍生各种缺陷。教育规模无限扩大而衍生的缺陷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规模过大,使得管理不方便,降低了管理效率。
(2)规模过大,使得内部通信联系费用增加,从而増加了成本支出。
(3)规模过大,需要增设若干中间机构,增添若干工作人员,这也增大了成本支出。
(4)规模过大,并因此增设若干中间机构之后,机构与机构之间的摩擦可能增加。这不仅会降低效率,而且还可能产生工作中相互推倭、相互扯皮现象。
(5)规模过大,人员过多,可能增加人事方面的纠纷,而且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也可能降低。
(6)规模过大,为适应客观形势变化而需要的灵活性也会减弱,也就是说,它较难随客观形势变化而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
7. 论述教育结构与劳动技术结构的关系。
【答案】教育结构与劳动技术结构的局域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1)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对教育系统的级别结构、程度结构具有制约性
任何经济部门进行生产总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为前提的。一般而言,生产资料数量越大,质量越高,对劳动者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从社会总体来看,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生产单位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总是不相同的,并在客观上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从事生产劳动的各级技术人员之间必须有个相应的比例关系。这就说明了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级别结构和程度结构,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技术结构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2)教育级别结构、程度结构应对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具有适应性
一定的教育级别结构、程度结构以及各级教育程度发展状况,必须与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和发展水平相适应,为技术结构服务。目前我国教育级别结构和程度结构还必须进一步加以调整与改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要使教育结构,特别是级别结构和程度结构适应劳动技术装备结构的需求,并不断推动劳动技术装备发展,必须抓好全体人民的普及初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中等教育。各类高等教育也应该适当发展。
②要使教育结构,特别是级别结构和程度结构适应劳动技术结构的要求,必须克服教育级别和程度结构的比例失调、结构严重不合理状况。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加速中等教育的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要合理,实行多层次化,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