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史(同等学历加试)之中国古典园林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7年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史(同等学历加试)之中国古典园林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2 2017年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史(同等学历加试)之中国古典园林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6 2017年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史(同等学历加试)之中国古典园林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11 2017年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史(同等学历加试)之中国古典园林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16 2017年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史(同等学历加试)之中国古典园林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20

一、名词解释

1. 艮岳

【答案】“艮岳”是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属于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灵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汁京后被拆毁。宋徽宗赵估亲自写有《御制艮岳记》,良为地处宫城东北隅之意。

2. 陈从周

【答案】“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浙江杭州人,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

3. 障景

【答案】障景指的是遮住破坏景观的事物,或者暂时遮住应当马上出现的景物。这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二、简答题

4.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全胜时期在隋唐时期。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我们可以把这个全盛时期的造园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为以下六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作为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皇家气派”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的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而予人的一种整体审美感受。它的形成,与隋唐宫廷规制的完善、帝王园居活动的频繁和多样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唐代已涌现一批文人造园家,把儒、道、佛禅的哲理融会于他们的造园思想之中,从而形成文人的园林观。文人园林不仅是以“中隐”为代表的隐逸思想的物化,它所具有的清沁淡雅格调和较多的意境含蕴,也在一部分私家园林创作中注入新鲜血液。这此,使得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又进一步深化,为宋代文人园林兴盛打下基础。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文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的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普遍开发的局面,同时也使中国所特有的“园林寺观”获得了长足发展。

(4)公共园林己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两京,尤其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公共园林、城市绿化配合宫廷、邸宅、寺观的园林,完全可以设想长安城内的那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已经比较普遍了。“假山”一词开始用作为园林筑山的称谓,筑山既有土山,也有石山(土石山),但以土山居多; 园林的理水,除了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之外,更注意十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 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文献记载中屡屡提及有足够品种的观赏树木和花卉以供选择; 园林建筑从极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朴素的茅合草堂,它们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不拘一格,这从敦煌壁画和传世的唐画中也能略窥其一斑。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己有相互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虽然第四个特点—意境的含蕴—尚处在朦胧的状态,但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鹜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并且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影响及于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隋唐园林不仅发扬了秦汉的大气磅礴的闲放风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全盛局面继续发展到宋代,在两宋的特定历史条件和人文背景下,终于瓜熟蒂落,开始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

5. 简述江南园林造园特点。

【答案】江南自宋、元、明以来,一直都是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之地,私家园林建设继承一代势头,普遍兴旺发达,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均为全国之冠,一直保持着在中国后期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与北方皇家园林并峙的高峰地位。它们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广大地域,但造园活动的主流仍然像明代和清初一样,集中于扬州和苏州两地,因而此两地的园林,可视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江南园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

(2)园林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3)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

(4)室内外空间通透,为经管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6. 三大地方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有什么? 形成因素都有哪些?

【答案】三大地方园林指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1)主要风格特点:

①江南园林:空间富于变化,移步换景,小见大; 叠山石料太湖石、黄石为主; 园林植物落叶为

主,配合常绿花木; 园林建筑取江南民间乡土风格,如水墨画; 家具、字画精美。

②北方园林:建筑封闭厚重,具有刚健之美; 较重视礼仪典章,多使用中轴线; 叠山多当地的大青石、北太湖石为主,且技法厚重; 水体较小,有时出现旱园; 植物落叶为主,花木品种较少,有时呈现萧索寒林景观。

③岭南园林:规划上以宅院为主,庭院与庭院的组合变化; 用英石包镶假山,所谓“塑石”,出现姿态嶙峋的景观; 沿海一带用石蛋、珊瑚礁掇山; 水体较大,平面呈明显的几何图形,园中多有纵横轴线,受到西方园林文化的影响; 建筑通透开敞,体量偏大,或建筑密度稍大,深邃而不开朗; 观赏植物品种丰富多样,一年四季花团锦簇,景象常新。

(2)形成因素:自然方面:各地气候、物产,环境等构园因素的差异。人文方面:各地历史文化积淀的不同,城市工商业的兴起,资本萌芽的发展。造园技术方面:文人、士流、富商大贾及造园工匠相互学习,身份的转化,造园技艺的广泛普及等。

三、论述题

7. 浅谈罗布林卡园林的简史、布局及其风格特点。

【答案】罗布林卡藏语意思是“珍珠宝贝似的园林”,位于拉萨西郊,占地约36公顷。园内建筑物相对集中为东、西两大群组,习惯上把东半部叫做“罗布林卡”,西半部叫做“金色林卡”。这里曾是达赖喇嘛居住的夏宫。历代达赖驻园期间,作为藏政府的首脑经常在这里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噶厦官员,作为宗教领袖也在这里举行各种法会,接受僧俗人等的朝拜。因此,罗布林卡不仅是供达赖避暑消夏、游憩居住的行宫,还兼有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中心的功能。

(1)简史乾隆年间,当时的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体弱多病,夏天常到此处用泉水沐浴治病。清廷驻藏大臣看到这种情况,便奏请乾隆皇帝批准特为达赖修建了一座供浴后休息用的简易建筑物“乌尧颇章”。稍后,七世达赖又在其旁修建一座正式宫殿“格桑颇章”,这里遂成为名副其实的夏宫,罗布林卡亦以此为胚胎从小到大经过近200年时间,三次扩建而成。

(2)园林布局,园林的布局分为了个区域

①小园林包括格桑颇章和长方形大水池为中心的一区;

②小园林是紧邻于前者北面的新宫一区;

③小园林即西半部的金色林卡。

(3)风格特点:

①罗布林卡大面积的绿化和植物成景所构成的粗扩的原野风光为主调,也包含着自由式的和规整式风格,园路多为笔直,较少蜿蜒曲折,园内引水凿池,但没有人工堆筑的假山,也不做人为的地形起伏;

②绿地环绕着建筑物,或者若千建筑物散置于林木花卉之中:

③园林意境的表现均佛教为主题,园林建筑为典型的藏族风格,局部亦受到汉族和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