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企业管理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信息管理具有哪些职能?
【答案】信息管理具有以下职能;
(1)计划职能
信息管理的计划职能是围绕信息的生命周期和信息活动的整个管理过程,通过调杳研究,预测未来,根据信息战略规划所确定的信息管理目标,分解出子目标和阶段任务,并规定实现这此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出各种信息管理计划,从而把己定的总体目标转化为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信息行动指南,指引组织未来的信息行为。
(2)组织职能
信息管理组织不仅要组建信息系统、保障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更新,还要向信息资源使用者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培训等。归纳起来,信息管理的组织职能包括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组织、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组织、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组织和提高信息管理组织的有效性等四个方面。
(3)领导职能
信息管理的领导职能是指信息管理的领导者(C 工0)通过对组织内所有成员的信息行为进行指导(或引导)和施加影响,使成员能够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的信息管理目标而工作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就是要使信息管理组织成员更有效、更协调地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实现信息管理的目标。信息管理的领导职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贯穿十信息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职能之中。
(4)控制职能
信息管理的控制职能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信息管理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和为此而制定的信息管理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信息管理者根据信息管理计划中确定的标准,对信息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纠正的主要手段是调整信息行为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当然也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修改信息管理目标和信息管理计划以实现纠偏。
2.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主要有哪些? 如何进行选择?
【答案】(1)国际市场的进入模式
①出口模式
出口是国际企业向国际市场销售产品的最简单的方式。出口方式有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 a. 间接出口是指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出口。
b. 直接出口是企业直接将产品销售到国外市场。
②许可交易模式
国际许可交易是国内许可方和国外受许可方之间的一种契约协定。许可方通常拥有可向国外受许可方提供的有价值的专利、专有技术、商标或公司品牌,换取的是国外受许可方向国内许可方支付使用费。
国际特许经营是一种综合性的许可协定,是指特许经营权转让方允许受让方利用完整的企业经营,通常包括商标、企业组织、技术、专有技术和培训。
③国际战略联盟模式
国际战略联盟是指来自不同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参与商务活动的合作性协定。这些活动包括从研究、开发到销售与服务的价值链卜的任何活动。国际战略联盟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股权国际合资企业和非股权国际联盟。
a. 股权国际合资企业指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在一个独立公司中拥有股权而形成的企业。
b. 非股权国际联盟是指来自不同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同意在某种价值链活动上的合作而形成的经济合作联盟,这是一种契约性的合作协定,并不要求建立独立的公司。
④对外直接投资模式
外国直接投资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高级阶段,通常意味着国际企业全部或部分地拥有另一国家的一家公司来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国际企业可以采用在目标国新建子公司或兼并与收购目标国己有公司实现外国直接投资的目标。
(2)国际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以其发展战略为导向,追求利润、控制风险,一般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①战略目的
a. 如果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目的是为了开发有潜力的市场、经过长期的努力来取得盈利,则企业倾向于选择设立合资企业。
b. 如果战略目的是近期利润,则企业会对各种进入模式的投资、收益与风险进行评价,选择利润较高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②企业能力
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产品与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及其扩散能力等企业能力也都会影响企业选择国际市场的进入模式。
③当地政府规定
目标市场国家特有的法律制度和政府规定,如公司法、税法、专利法、进出口管理条例等都会影响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
④目标国家及其市场特征
目标国家的各种资源、市场经销网络与消费者的偏好等会影响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 ⑤地理距离与文化距离
两个国家之间的地理与文化距离也将影响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决策。地理距离影响运输
成本,文化差异影响合作过程中的沟通。
⑥投资的政治与金融风险
a. 国家政治制度的不稳定、政府的变动可能导致对外国公司政策的变动,而产生股权投资的政治风险。
b. 国家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制度的不稳定,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产生货币贬值与汇率的变动,从而给对外投资产生金融风险。
⑦风险与控制的权衡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必须明确监督与控制国外经营的重要性。与控制相关的关键领域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广告及其他促销活动、产品销售的市场定位以及售后服务等。一般来说,直接投资有利于提供最严格的控制,但也会使企业更人程度地暴露于金融与政治的风险之中。选择进入战略要做好风险与控制的权衡。
3. 六西格玛的统计学原理及管理学原理是什么?
【答案】(1)六西格玛的统计学原理
西格玛是希腊字母,在数理统计中表不“标准偏差”。a 用来表征任意一组数据或过程流程中的离散程度,是评估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波动大小的统计量,可作为测量列中单次测量不可靠性的评定标准。a 值小,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就大,即测量精度高; 反之,测量精度就低。由于。的大小可以反映质量水平的高低,所以六西格玛采用“a 水平”的尺度来衡量绩效。
a 质量水平是将过程输出的平均值、标准差与顾客要求的目标值、规范限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是过程满足顾客要求能力的一种度量。a 水平越高,过程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越强,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实际上过程输出质量特性的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重合的可能性很小,且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这时计算出的过程能力称为短期过程能力。在生产中,即便是最佳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存在波动一一漂移,长期的质量水平就要将各种短期的情况综合起来考虑。总体值增大,缺陷概率变大的情况称长期过程能力。计算过程长期运行缺陷概率时,一般考虑将产品正态分布的中心向左或向右移动1.5e 。
通常所说的六西格玛质量水平代表3.4ppm 的缺陷率,是考虑了分布中心相对规格中心漂移士
1.5。后的情况,是过程长期运行时出现缺陷的概率。
(2)六西格玛的管理学原理
①真诚地以顾客为关注中心。获得高的顾客满意度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顾客只有在其需求得到充分理解井获得满足后,才会满意和忠诚。六西格玛管理一切以顾客满意和创造顾客价值为中心。
②基于数据和事实驱动的管理方法。六西格玛把“由事实管理”的理念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一开始就澄清什么是衡量企业业绩的尺度,然后应用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来建立对关键变量的理解和优化结果。
③聚焦于流程改进。流程是采取行动的地方和成功的关键。设计产品和服务、度量业绩、改进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甚至经营企业等都是流程。精通流程是在给顾客提供价值时建立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