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文学院635哲学通论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联系和发展

【答案】(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发展的含义: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从总体上概括客观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有方向的运动。

(3)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内在统一的。一方面,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运动发展的终极原因,由于普遍联系形成的相互作用,引起世界的运动变化; 另一方面,由于运动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和新联系,因而运动发展又是普遍联系多样化和高级化的原因。

2. 真理

【答案】(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一个认识论概念,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能够产生正确和错误两种不同的结果,即真理和谬误。

(2)真理的特性:事物的本性通过其特性体现出来。真理的特性在于其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和具体性。全面把握真理的特性,就是从整体上把握真理的本性。

①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因此真理也被称为客观真理,这是真理之所以为真理的首要条件。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主要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一切科学的定律、学说、理论之所以是真理,只是因为它们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真理当中不能含有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分。

②关于真理的绝对性或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a. 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性的局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称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

b.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 ③真理的具体性指的是具体的主观和客观在具体的条件和范围内的一致。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对象、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些具体规定,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具体的真理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在人的认识中,应当尽可能地把握住对象的一切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这是达到真理的必要条件。但这种全面性并不在于一切方面和细节毫无遗漏的罗列,而在于它们的本质的综合,

即把握对象一切方面的总和。

3. 上层建筑

【答案】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 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首先,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

4. 自在世界

【答案】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这一概念包含着两重含义:

①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客观的自然界早就独立地存在和发展着了,这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

②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自然界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是无限的,永远存在着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部分,即尚未被人化的部分,世界的这一部分仍然属于自在世界。

二、辨析题

5. 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自然而然地也就解决了。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主要矛盾在事物中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它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是解决矛盾的关键。主要矛盾解决了就为次要矛盾的解决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但不等于次要矛盾也就解决了。

6. 物质是指看的见、摸得着的物体。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哲学的物质范畴与现实世界的物体感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一个最广泛、最抽象的范畴,它是对存在着的所有物体的总概括、总抽象,因而不能说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而是对所有存在的物体的科学抽象。物质只有一个根本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本身不是一个物体,它渗透于所有的物体之中。

7. 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答案】该观点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辩证的台定是这样一种台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台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二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总之,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8. 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

【答案】该观点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运动就其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标志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

物质与运动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

三、论述题

9. 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用此原理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答案】(1)辩证否定原理辩证的否定观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理解上的。辩证的否定是指这样一种否定,它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辩证的否定似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即便各有继承。它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标志着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由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它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并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起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的态度

①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

10.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及其重大意义

【答案】(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①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