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854土地资源综合之土地资源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土壤因素对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类型分布的意义。
【答案】(1)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的类型及其分布、理化性质及生产能力均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土地资源的特性、开发利用方向及其生产力的高低。因此,对土壤因素的评价往往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平原地区来讲更是如此。
(2)土壤剖面、土壤厚度、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等土壤中的基本环境都会影响土壤的质量,进而对土地的质量产生影响,土壤的肥力、土壤的水分、土壤的适宜性等形成的综合性状构成土壤的地带分布,即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研究土壤的分布规律,对土地进行适宜植物生长的相关分类,对于土地的有效以及持续利用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2. 我国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1)土地资源退化严重主要体现在:
①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②牧草地退化;
③土地荒漠化和沙化;
④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加重;
⑤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2)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点、工矿和交通用地等非农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的总量大幅度下降。中国耕地减少,必将加重本已紧张的人地、人粮矛盾,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城市用地规模过大,建设外延扩展,热衷于城镇升格,用地盲目增加,土地利用率低。
耕地数量减少引起的质量损失十分惊人,一是高质量耕地尤其是水田占用多,开发补充少; 二是南方耕地净减严重,粮食生产能力损失较大; 三是建设占用大多是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的质量高、长期投入积累多的良田,而开发复垦增加的耕地,质量较低。
(3)土地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工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兴起,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地。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增加,加剧了对农地的污染,造成大气、土地、水域等土地利用环境和农产品的严重污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带来很大危害,对农业生产发展构成威胁。
3. 土地资源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应当包括从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化配置结构及其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完整过程。
土地资源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对土地和土地资源这个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和剖析; 对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的研究; 以及系统分析土地资源各个构成要素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综合质量和利用的影响规律,即研究各自然要素与土地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规律性和区域特殊性。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方法过程。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主要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和区域土地资派的综合开发的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土地资源保护应该包括对土地资源数量上的减少控制和质量上的退化防治; 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措施的实施等的方法论上。
4. 什么是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 试述研究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的意义。
【答案】(1)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
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是指土地类型分布不仅表现出地带性分布规律,而且在一个区域内也显示一定的分布特点,表现为一定的区域土地类型结构。土地类型结构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
(2)研究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的意义:
对土地类型结构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地类型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对区域土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又可促进土地类型分类工作的深入,也能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布局提供较为直接的参考依据。土地类型结构的研究对大农业生产布局有重要意义。
5. 如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答案】土地评价单元划分的依据是:评价对象的变异程度、评价目标的精度要求、土地调查所能达到的程度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综合考虑这此因素划分土地评价单元,不同时期、小同地区、不同内容的土地评价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方法都会有所不同,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土壤分类系统为基础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直接利用土壤分类系统的某一级作为评价单元,如农用耕地的土地评价直接以土种的分类单元为评价单元。
(2)以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为基础来确定土地评价单兀土地类型是根据土地构成的全部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体的相对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结果,它反映了土地的气候、地学、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的相对均一性和差异性,也表现了人类活动结果的相对均一性和差异性,因此将土地类型作为土地评价单元是比较理想的。
(3)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制图单元一一自然地块或耕地规划单元以及种植地段等一一划分土地评价单元。这些地块为评价单元揭示了最小土地单元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其缺点是,一般只适合于大比例尺、详细比例尺的土地评价。
6. 土地经济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答案】(1)土地经济评价具有三个明显的经济学特性
①土地经济评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生产消耗及价格均容易随时间而变化价格的短期变化而引起的改变可以利用平均价格而避免,但长期的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很难预测,因此,经济评价的结果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用,当市场形势和价格发生变化,其结果就必须进行更正,甚至需要从新评价。
②有的土地经济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假设为前提。如对于长期的投资或收益,要假设资金的利息或贴现率; 对于长期性的工程项目,要对工程的寿命进行假设。
③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如土地的产量或产值、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集约化水平等。
(2)现金流量贴现,是在假设利息和工程寿命的情况下,将未来的投资、成本费用或收益采用一定的公式换算为现在的价值(现值)的一种分析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评价中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二、论述题
7. 地质条件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答案】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主要体现在地表的岩性及其矿物组成以及风化母质的性状等方一面。地质条件对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地表的岩性、矿物组成及其风化母质的性状对土地资源的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因为作为土地资源主体的土壤资源是由岩石、矿物的风化物经成土过程发育而成,岩石、矿物及其风化物的性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从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其生产力。此外,地表的岩性、矿物组成及其风化母质的性状还会影响地下水的储存条件及水质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
(2)岩性及矿物质组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土壤和地下水而产生的。它是土壤形成的母质来源,对土壤的性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储存条件与水质,对土地类型演化都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