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34管理学综合之企业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跨文化管理的日标是什么?
【答案】跨文化管理的目标是探索国家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为搞好国际企业的跨国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国家文化是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通常代表拥有最多人口或拥有最大的政治、经济权力的群体的文化。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如信仰、政治、法律、教育、家庭、经济等都和国家文化紧密相关。家庭和教育体制是文化的主要传递载体,信念、价值观和文化准则通过家庭和学校的灌输得以传承,政治和经济体制在国家文化的约束下发展。企业文化代表在一种文化中企业经营的正确的、可接受的信念、价值观和各个方面的相关准则。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的一种反映,它影响企业怎样构造组织、怎样选择和制定经营战略、怎样选择和提拔雇员、怎样领导和激励下属、怎样与商人谈判,它指导着日常的商业交往活动。职业文化是同一职业群体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期望的行为方式,而与这些人所在的工作组织无关。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职业群体都有其职业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团体的成员共享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等。
跨国管理者既要重视国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也要注意职业文化和组织文化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2. 怎样对风险投资进行管理?
【答案】可通过以下方式对风险投资进行管理:
(1)风险投资项目的决策风险投资项目的决策一般包括项目遴选、项目审查、企业家素质评估和项目决策四个步骤。
(2)风险投资的项目管理
风险投资的项目管理通常包括资金投入安排、股权结构的安排和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等方面。
(3)风险投资退出的管理
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风险投资能否成功退出。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三种:公开上市、股份转让以及清理公司。
3. 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依据企业的核心能力
企业中积累的知识是一种核心能力,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知识。核心能力体现企业为客户服务的价值,能为客户提供特殊的利益,由核心能力支撑的产品
除了能满足客户的一般需求外,还能带给客户额外的满足,使客户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 核心能力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或差异性,使企业与其他竞争者明显地区别开来; 核心能力是企业通往未来的关键,有助于企业开拓未来商机,能够在未来的发展变化中衍生出其他的新产品或服务,从而使企业占领新的市场,赢得新的客户。
(2)明确知识缺日
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首先需要明确当前企业能力与总体战略目标之问的差别,即发现为了实现企业目标,目前还缺失什么知识。
企业为犷适应外部环境,实现自己的战略日标,需要相应的知识,同时期企业内部也积累犷一些知识,但是知识的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可能完全匹配,这就形成了知识缺口。知识缺口是企业选择知识管理战略的基础,它表明企业经营和发展需要哪些知识。
(3)选择知识管理战略
在明确企业的知识缺口之后,需要进一步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
还有,企业的产品是标准化的还是个性化的。前者变化不大,使用的知识相似,大批量地生产产品实际是对知识的重复利用,应当将这部分知识进行编纂存储,以利于重复使用。反之,个性化的产品不能太依赖己有的知识,需要利用人员之间的交流产生灵感,所以有攀要加强组织中或组织间的知识交流。生产标准化产品的企业需要采用编纂化的知识管理战略,生产个性化产品的企业需要采用人性化的知识管理战略。
4. 如果公司目前使用追逐战略,同时培训成本大幅度增加,这会对总体计划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因为总体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是:为计划期内(它通常是3}=18个月)的每一个时期制定需求预测,确定生产水平、库存水平和生产能力水平,以使公司利润最大化。因此,公司在使用追逐战略时,培训成本又大幅增加,这会使得公司的利润减少,利润率下降,以至于使得公司将重新考虑制定总体计划。
5. 试比较几种员土激励理论。
【答案】员工激励理论主要包括;
(1)内容型激励理论
①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低层次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也即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当员工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仍以原来的激励方式来激励员工,效果会很小,但如果着眼于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对员工激励,可以使组织绩效明显提高。按照这种理论,如果想激励员工,首先需要了解员工目前的需要处于哪一个层次水平,从而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②双因素理论
该理沦认为保健因素的改善只能够解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并激发其积极性; 只有改善了激励因素才能让员工感到满意,给员工以较高的激励。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当于激励因素。
(2)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①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来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
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 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②归因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 行动者; 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属于内部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
归因理论提出了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解释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规律。在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和员工对行为的归因小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规律的影响。管理者要认识到员工是根据他们对事物的主观知觉而不仅仅是客观现实做出反应的。员工对十薪水、上级的评价、下作满意度、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和成就等方面的知觉与归因正确与否,对其潜力的发挥和组织的良好运作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管理者在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解释时也应该尽量避免归因中的偏见和误差。
③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除了生理需要,还有权力需要、亲和需要和成就需要等需要。权力需要,是影响或摔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亲和需要,是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成就需要,是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很有应用价值。首先,在人员的选拔和安置上,测量和评价一个人动机体系的特征,对分派工作和安排职位有重要的意义。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再次,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激发的,因此可以训练和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
(3)过程型激励理论
①期望概率模式
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此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
为了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动机,需要正确处理三个力一面的关系:努力和绩效的关系; 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②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