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大学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格思里和赫尔是怎样解释学习现象的? 他们的观点在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格思里和赫尔对学习现象的解释

①格思里对学习的解释

格思里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与桑代克、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学说相似,也是根据刺激一反应联结来解释学习行为的。他提出了著名的接近学习律,只强调学习即刺激要素与肌肉动作反应之间的联合。认为学习“全”或“无”的现象,即一个刺激模式第一次与一个反应相结合时,就获得了充分的联结力量。

②赫尔对学习的解释

赫尔是20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之一。受巴甫洛夫学说的影响,运用假设演绎的方法,提出了著名的系统行为理论。赫尔认为,有机体是借助于对环境的适应而生存的。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依靠两种S-R 的联结。一种是神经组织中固定下来的不学而能的S-R 联结,它是有机体在面对经常发生的紧迫情境自动作出适当行为的机制,是学习的起点; 另一种是进化过程中,后天确立的、通过学习得来的S-R 的联结。它是在一定的需要及内驱力水平下发生的。赫尔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降低内驱力和满足需要,使有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因此,其系统行为理论也称内驱力降低说。

(2)在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格思里和赫尔的学习理论,丰富了学习的联结理论,对学习的各种规律进行了解释。

②格里斯的学习理论被现代的心理治疗学家创造性的继承和运用,提出了系统脱敏的方法,用来帮助病人克服不良隋绪和行为障碍。

③虽然这些理论并不完美,但是为人们理解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激发了有关学习问题的大量研究。

2. 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应用调查方法?

【答案】调杳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状况进行实际了解,搜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调查既可以是直接的,如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测量、访谈等,也可以是间接的,如作品分析、经验总结等。调查既可以是全面的普查,也可以是根据要求进行抽样调查或个案调查。有效的应用调查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做好调查之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采用观察法还是访谈法或者问卷法,在正式访谈之前都应做好准备工作。

例子:应用观察法来研究学生课堂违纪行为,事先应该确立观察的时间段(一节课的开始段、中间段、尾声段)、具体的观察内容(可能的违纪行为)、观察的指标(如违纪行为发生的种类、

频率、持续时间等)、观察工具的准备(观察记录表、摄录像设备)等等。

②在调查的过程中应讲究技巧,同时应做好调查记录。

例子:第一次与访谈对象交谈,首先应作自我介绍,并利用对力一感兴趣的事情作为话题而引入。交谈过程中应设法营造一种愉快而友善的气氛,使访谈对象畅所欲言,并始终围绕着访谈主题进行。

例子:课堂违纪行为的观察记录,可以列一个表格来进行记录,这个表格包括课堂违纪行为观察表观察地区、观察者、观察时间、违纪的种类和人数等。

③调查的过程中态度要端正、严肃对待、客观的执行。

例子:在使用心理测量方法进行调查时,必须慎重,以防止测验的乱编滥用。如通过智力问卷调查出学生的智力成绩很低,在解释时需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不能仅仅根据一个测验来断定结果。

④尽可能的消除调查过程中的各种偏差。

例子:在对小学生上课做小动作违纪行为的调杳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倾向,个人的主观意志等等会影响到观察,教师不能因为以前某个学生经常做小动作而只专注于这个人,而应观察所以的学生,而且评定的等级应该按相同的标准。

⑤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

例子:通过问卷法调查到的被试的行为表现,采用描述统计还是推论统计,根据数据的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如学生学习动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则需用t 检验,如果是年级之问的差异(3个或3个年级以上),则需采用F 检验来进行统计。

3. 什么是归因理论? 常见的归因维度有哪些? 如何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

【答案】(1)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解释的理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

(2)常见的归因维度

①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F.Heider , 1958)。认为行为的原因是外部环境或者个人内部因素。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都是外部环境原因。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小负什么责任。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都是个人内部原因。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②罗特的内控与外控:罗特(J.B.Rotter , 1966)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他们乐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外控型的人则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败都归因为他人的影响或运气等外在因素,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愿承担责任。

③韦纳的三维理论:维纳(B.Weiner , 1974, 1992)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仟务难易、运气(机

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二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学生通常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与运气等四个因素,而较少归因为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

(3)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归因的指导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

①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学生把成功的动机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而把失败的动机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自己的努力,则可能通过努力而提高成绩。

②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在对差生进行归因训练时,通常是使学生多次体验学习的成败,同时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只要相信努力会带来成功,那么学生就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并极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功。

4. 请阐述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是通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逐渐演变产生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与经济背景

①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运动的蓬勃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度迅速崩溃,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繁荣发展。

②19世纪的后半期,英国己被称为“世界工场”,占据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北美殖民地人民就掀起了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并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的改革,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我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从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直到1949年解放。

③19世纪的60年代末,欧美各大国都先后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各项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完全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也大体完成,生产和交换具有了更广阔的国际性质。至此,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2)教育背景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迫切要求普及文化教育,为它提供具有文化科学知识、能掌握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与科学管理机器大生产的统治人才和大量的熟练工人。于是,在19世纪的后半期,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界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破除封建等级教育以利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都先后实行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制度。

②随着教育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蓬勃发展,作为按一定社会中一定阶级的要求而传递人类文化和文明的教育过程本身,也愈来愈受人注目。当时,一些教育家从他们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