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853欧美文学与比较文学之外国文学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俳句

【答案】俳句是日本古代重要的诗歌样式之一,也是日本文学最短小的诗歌形式。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在中古后期发展起来。俳句以三句十七音组成,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故又称十七音诗。按照规定,其中一般有一个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音韵上具有自然悦耳的特征。它善于以短小的形式表达诗人瞬间的感受,多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语言含蓄凝练,风格淡雅闲寂。最有名的俳句诗人是松尾芭蕉,他因不断发展创新而被称为“俳圣”。

2. 《韵光》

【答案】《韵光》是印度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是阿难陀伐弹那。全书分4章,书中有诗体歌诀和散文体的说明。《韵光》提出诗的主体是“韵”的理论,认为词的“暗示义”或“领会义”是“韵”的依据; “韵”是诗的灵魂,词和义不过是诗的“形体”。这在印度古代文论发展中是一重大突破。

3. 《卡拉玛佐夫兄弟》

【答案】《卡拉玛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包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高超艺术手法。

4. “解冻文学”

【答案】“解冻文学”是西方学者对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的概括。它是指以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的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

,它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作“解冻文学”

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5. “心灵辩证法”

【答案】“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成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每一次反思,几乎都是这种“心灵辩证法”的全过程的细腻展示。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形象。

6. “为艺术而艺术”

【答案】“为艺术而艺术”是一种美学观点。德国古典美学深奥的思辨性与晦涩的语言,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备感艰难,而“为艺术而艺术”的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此。它汲取了德国美学的要义与精髓,又除去其繁琐的细节,以精炼的法语铸造成一句响亮的口号,成为法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一面醒目的旗帜。“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在于自身,宣布艺术脱离政治,脱离社会需要和教育任务。这种观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客观意义都是各不相同的:有时是对某些流派的“功利主义”的反驳,或是对企图驾驭艺术的政权的抗拒。在这种情况下维护“为艺术而艺术”就是保护艺术免受敌对力量的损害,坚持艺术的美学特性和它的独立性。但是把艺术家与社会的分离作为“为艺术而艺术”产生的普遍根源,必然导致脱离生活。它最后必然为新的思潮所淹没。

7. 批判现实主义

【答案】批判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法国的蒲鲁东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其下定义的是高尔基。高尔基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 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

8. 多余人

【答案】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 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二、简答题

9. 试析《草叶集》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答案】惠特曼用几十年的时间吸收人民的意志和热情,将之熔铸成一部自由奔放、丰富庞杂的诗集——《草叶集》,唱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新声,成为美国现代诗和现代文学的开山鼻。

《草叶集》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诗集,是他一生经验的结晶。

(1)《草叶集》的主题

《草叶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思想十分丰富、庞杂,但其基本的主题可大致归纳为:自我、创造和民主。

①注重表现自我。诗人在爱默生强调自我、相信自己的超验主义思想影响下,对自我进行了无以复加的赞颂,将自我刻画成一个强健有力的英雄、顶天立地的巨人。诗歌中,自我立足于实际,自主自强,获得了超越性,并且扩大到整个民族、宇宙,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代表,与永恒融为一体。

②歌咏劳动和创造的伟大价值。在自我及他我的关照中,诗人看到了宇宙中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之伟大,也看到了人在宇宙中所占的位置那就是不断地一自己的劳作加入宇宙的生命大循环。作者歌颂劳动人民,认为他们最美,正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是他们伟大的创造力量才使人类拥有了城市、房屋和书籍等等生活基础。此外,诗人所歌颂的大自然也是人们劳动和建设的条件。

③赞美自由和民主。作为一个平民诗人,惠特曼不同于贵族诗人的浪漫情调,他着重歌颂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伟大业绩,同情被压迫的黑人奴隶,对民主理想的实现充满坚定的信念。同时,他也看到了获得民主有时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因此他歌颂那些献身民主的英雄,并将民主主义的“同志式的爱”从美国扩展到整个欧洲。

(2)《草叶集》的艺术特点

《草叶集》的风格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具体表现在:

①作者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草叶集》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没有固定的韵脚,不是以音步,而是以短句作为诗歌内在韵律的基础,以语气和语调的变化来安排节奏,具有内在逻辑的节奏感,自由奔放,毫无斧凿痕迹。

②《草叶集》喜欢运用“目录诗”和“平行句”,给表面无章法的自由诗以一种内在的节奏感。诗歌将一连串的人名、地名以诗行的形式排列在一起,形成磅礴的气势。诗歌喜欢采用一些语法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重叠句、平行句,获得奔腾起伏、自由豪放的效果。

③诗歌风格多种多样,而且具有强烈的音乐性。整个诗歌如同一首交响乐,诗人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语调,有时高亢有力,有时轻柔哀婉,有时粗野傲慢,变化多端,体现了自由和创造的精神。

④诗人扩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涉及的题材广泛多样。作者歌咏的对象从城市到工厂,从自然景物到人工景物,突破了传统诗歌的表现对象,将各种人类创造的现代文明融入诗中,扩大了诗歌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