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语言基础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目录

2016年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语言基础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一) . .... 2

2016年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语言基础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二) . .... 9

2016年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语言基础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三) . .. 16

2016年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语言基础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四) . .. 21

2016年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语言基础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五) . .. 29

一、名词解释

1. 异形词

【答案】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例如:“笔画”和“笔划”、“按语”和“案语”、“唯一”和“惟一”等等。实际的使用当中,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使用频率的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2. 双关

【答案】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其基本类型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又称谐声双关、字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 语义双关,又称意义双关、借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7对偶

答: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方法。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 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3. 借代

【答案】借代是一种曲婉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又称代称、代用。它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有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取代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五类:①特征、标志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②专名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③具体代抽象,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④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

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⑤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4. 音素

【答案】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an )”它可以划分出“k , a , n ”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具有一一对应。

5.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6. 会意字

【答案】会意字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称为会意。用会意字造出的字是会意字。会意字有异体会意

,从戈从止; 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不人拿着武器走,有字、同体会意字两类。比如说“武”

征伐或显不武力的意思。

7.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如汉语的[a]语的[P]

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8. 助动词

【答案】助动词是指用在动词之前,起辅助动词作用,表示可能、必要或意志愿望的词,又称作能愿动词。表可能的有:能、能够、可能、会,表必要的有:要、应该、应当,表意愿的有:肯、敢、愿意等。

,英,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做同一

二、简答题

9. 举例说明点号用法的灵活性。

【答案】点号表示的停顿有长有短,句末点号比句中点号长。在句中点号里,分号停顿比逗号长,顿号停顿最短。一个句子内部用上了不同级的句中点号,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层次来。倘其中某个句中点号有了改变,那么其他句中点号也往往跟着发生相应变化,即递升或递降。

10.舌面元音可以怎么描述,举例证明。

【答案】舌面元音主要是从以下三各方面进行描述:

(1)舌位的高低

描述舌位的高低(开口度大小)。舌位越高开口度越小,舌位越低开口度越大。根据舌位的高低和开口度大小可以把原因分为高元音(即闭元音,如i , u , ü)、半高元音(即闭元音,如e , o )、半低元音(即半开元音,如)、低元音(即开元音ā)等。

(2)舌位的前后

描述舌位的前后。可分为前元音(如i. ü)、央元音(如

(3)唇形

描述唇形的圆展。可以分为圆唇元音(如ü, o )、不圆唇元音(如i , a 等)。

总之,一个舌面元音的完整描述分为4个部分,如“a[A]”的描述如下: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是舌面元音、央元音、低元音、不圆唇元音的简称)。

11.学唱《汉语拼音字母歌》,并将歌中的18个辅音声母按七个发音部位排列,指出少了哪些辅音声母,说明为什么。

1=C 4/4 汉语拼音字母歌

)、后元音(如u.o )。

(要求不会唱汉语拼音字母歌的学生学会唱,这对记住字母名称和字母顺序有好处。)

【答案】(1)双唇音(b , p , m )

(2)唇齿音(f )

(3)舌尖前音(z , c , s )

(4)舌尖中音(d.t.n.1)

(5)舌尖后音(r )

(6)舌面前音(j , q , x )

(7)舌面后音(g.k.h )

,因为这是一个字母歌而不是一个声母歌,这三个辅音声母都是由少了舌尖后音(zh , ch , sh )

两个字母组成而不是单个字母。

12.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经常出现“通过……使……”或“通过……”这样的句式,下面三句都用了这样的句式,请分析哪句是正确的,哪句是错误的。为什么?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艰苦环境对磨砺坚强意志的作用。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思考社会间题和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系统教学法的实践,能够帮助学员明确目标,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答案】①句是正确的,②③句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句式的特点是“通过……”的行为主体必须与“使……”的行为主体一致。一致的就是正确的,不一致的就是错误的。①句是一致的,“通过教学”“使……”的行为主题都是教师,所以可以说“通过教学,使学生……”只不过为了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