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学位]之心理测量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编制心理测验的一般程序。

【答案】编制的步骤主要有:

(1)确定测验目的。确定的内容包括测量的对象、测量的目标和测验的用途。

(2)拟订测验编制计划。测验的编制计划是编制测验的总体构思,通常制成双向细目表。要明确的信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而具代表性的测验内容,不致使项目偏离了应测的范围;二是对各个内容点的相对重视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来标明。

(3)编选测验项目。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收集资料;第二,根据测验目的和测验对象等选择项目形式;第三,根据编题的双向细目表,编写项目,项目数应比最后所需的数目多一倍至几倍,以备筛选和编制复本。

(4)预测和项目分析。选择与测验对象相近的团体进行试测,试测的实施与情境应力求与以

后正式测验的情况相类似,项目分析应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并对不适当的题目予以修改或删除。

(5)合成测验。合成测验就是把经过预测以后证明有价值的项目排成有组织的测验。

(6)测验标准化。一个测验的好坏,取决于对该测验的标准化水平。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测验分数的程度的一致性。

(7)鉴定测验。主要有:①鉴定测验的信度以了解其可靠性或一致性;②鉴定测验的效度,考验其有效性和正确性。

(8)编写测验手册。即详细说明测验的目的与功用,理论依据以及选择项目的根据;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记分方法;常模表或其他有助于分数转化与解释

的资料;测验的信度、效度资料,包括信度系数、效度系数以及这些数据是在什么情境下得到的。

2. 常用的智力测验

【答案】常用的智力测验主要有:

(1)比内一西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由比内和西蒙在1905年编制,包括30道测试题,可测量智力的多方面表现,如记忆、言语、理解、手工操作等。经过多次修订后,适用对象为3〜13岁儿童。

(2)斯坦福一比内量表,由推孟在比内一西蒙量表基础上进行修订,适用于2岁到成人,量表的最大改变在于舍弃了比率智商,引入了以平均数为100, 标准差为16的离差智商作为智力的评估。

(3)韦克斯勒量表,有韦克斯勒编制,包括;

①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10〜60岁被试,又是一个分测验组成,其中常识、背数、词汇、

算术、理解、类同构成言语测验分量表;填图、图画排列、积木图案、拼图、数字符号构成操作测验分量表。

②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6〜16岁儿童,其测验形式基本保持韦氏成人量表的形式,只是降低了难度,增添了一个迷津分测验,用于测量知觉的速度和准确性,其主要特色是放弃智龄,采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

③韦氏幼儿智力量表,适用于4〜6岁儿童,包括11个分测验,其中三个分测验(句子复述、动物房、几何图案)是为了适应幼儿特点而新编;另外8个(常识、理解、词汇、算术、类同、填图、迷津、积木图案)与原来相同。

(4)瑞文推理智力测验,适用于团体测验,由瑞文编制,是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结果以百分等级常模进行解释,分为三个水平:

①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适用于5.5岁以上智力发展正常的人,属于中等水平测验;

②瑞文彩图推理测验,适用于幼儿与智力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属于最低水平的测验;

③瑞文高级推理测验,适用于智力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是最高水平的测验。

以上三种水平的瑞文推理测验均由两种题目形式组成,一种是从完整的图形中挖掉一块,另一种是在一个图形矩阵中缺少一个图形,要求被试从几个备选图形的答案中,选择一个能与图形或符合一定结构排列规律的图案。

3. 简述多重能力倾向测验的特点。

【答案】多重能力倾向测验是由测各种不同能力的分测验组成,可以一般地了解人的潜能方

向。它在理论上是以多因论为依据,以因素分析为基础。这类测验发展较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典型的多重能力倾向测验,大约包含4〜9种分测验,各分测验分别测不同的能力。测验结果除总分外还有各个分测验的分数,对一个人的能力可提供多方面的说明。

(2)多重能力倾向测验的常模通常根据一个标准化的团体建立,因此测验结果的各分测验得分可以直接相互比较,以判定每个人在能力上的所长和所短。由于要在个人内部做比较,此种测验必须有较高的信度和较小的标准误。

(3)多重能力倾向测验在测验时间及材料上,都比特殊能力倾向测验经济。因为特殊能力倾向测验只能测量某一种能力,并且各个特殊能力倾向测验都是各自独立编制的,各种不同测验的结果缺乏统一的统计学标准,不能直接比较和解释;相反,多重能力倾向测验则在施测上可合可分,并可对各分测验成绩进行比较。

4. 已知若希望把效度系数提高到0.65和0.70, 则测验长度要増加几倍?

【答案】测验长度与效度的公式如下:

整理得:

当时,时, 所以,要想把效度系数提高到0.65, 测验长度需要增加6.42倍;要提高到0.70, 测验长度需要增加13.80倍。

5. 职业兴趣测验的量表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从1965年以来,职业兴趣量表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1)各量表之间互相吸收,首先是库德在其职业兴趣调查表(KOIS )中引入SVIB , 其次是坎贝尔在KOIS 的同质性量表中引入SVIB 。

(2)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大样本的实证资料库来解释测验分数,如利用《职业名称词典》(简称DOT )或职业性向模型(简称0AP )里提供的资料,建立测验分数与实证的联系。

(3)越来越多的问卷同时提供较广泛的同质性兴趣量表以及特定的职业量表。

(4)越来越多的量表采用霍兰德的6种职业理论。

(5)扩大了所包括的职业水平。起初,兴趣问卷的主要重点在专门的职业,以及一些要求略低于大学或专科教育水平的职业,而现在的测验扩大到更大的范围。

6. 简要介绍投射测验的特点。

【答案】投射测验的特点有:

(1)测验材料没有明确结构和固定意义, 其结构和意义完全由受测者自己决定,受测者有广泛的反应方式,可作多种反应;

(2)测验的目的具有隐蔽性,被试一般不可能知道测验的真实目的,也不知道对自己的反应将作何种心理学解释,减少了被试的伪装自己的可能性。

(3)可同时测量几个人格维度,并对结果作整体性分析。

(4)可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

7. 简要介绍心理投射技术及你对它的认识。

【答案】(1)有关投射的定义与概念。

投射技术,或者投射分析的特点是,用模糊的刺激材料,让被试者进行开放式的反应,从而以隐蔽的方式评估被试者整体的(无意识)人格。经常应用于心理测验中,并且是心理测验的另一门类。

投射测验指测验中所用的刺激多为意义不明确的各种图形、墨迹或数字,让受测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做出反应,由对反应结果的分析来推断其人格。

投射的意义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等个人特征无意识的投射到外界事物上,通过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方法的机理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中的外射机制。这类测验主要以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简称TAT )、文字联想测验、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