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南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新闻导语与新闻主体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主体是新闻报道的正文,它是继导语之后对新闻进行全面、详细报道的部分。那些在导语中没有详细说明和未能涉及的新闻要素,都要在新闻的主体部分被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使报道更加完整、更加详尽、更加精确地描述新闻的全貌,说明新闻的意义。

(1)新闻主体具体说明导语中高度概括的新闻要素。

在新闻报道中,仅仅对新闻的核心内容进行概括,是不能满足受众对环境变化了解的需求的。特别是在一些重要新闻发生的时候,受众需要了解新闻中更多的细节,更多的背景。只有对新闻的各种要素进行具体地描述与说明,新闻的全貌才能得以真实展现。

(2)新闻主体深入解释导语中高度概括的新闻事实的深层意义。

在新闻的主体部分,记者要调用一切有价值的新闻要素,对新闻的深层意义进行解读,进行提示。

(3)新闻主体补充交代导语中未曾交代但是与新闻密切相关的事实要素。

导语中会舍弃很多东西,而在导语中舍弃的东西不见得是没有价值的。只是因为篇幅所限,只能割舍。而在新闻的主体部分,却可以把这些在导语没有足够空间展现的要素告诉给读者。

2. 消息主体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答案】消息主体是导语之后的主体部分,它是消息的“躯干”。由于消息的读者广泛、篇幅短小、内容承载量大,要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读完、读懂,就需要记者精心安排主体的结构。不同题材的消息适宜的结构安排不同。

消息主体的结构方式主要包括:

(1)倒金字塔结构

含义:主体本身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

优点:不仅便于读者把握重点,也有利于编辑安排版面。如果版面位置不够,编辑只要拿掉最后一“块,’,问题就马上解决,而又不会影响全篇的完整性。

(2)纵向结构

含义:主体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称纵向结构。

优点: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表

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3)横向结构

含义: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优点:可为读者提供一个“沙盘模型”式的全景图。这种结构方式其实也由题材本身所决定,为反映“面上”的情况,消息也不能不采用平行的方法加以铺排。

(4)点面结构

含义:点是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是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也是主体安排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方式。

优点:可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认识空间,使消息更有说服力,而且也更符合普通读者的认识规律。

3. 挑选一些历年中国新闻奖消息与通讯类获奖作品,对其进行新闻语言特色的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如下:

材料一:

以下是一篇获得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消息:

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

5分钟前,一列银灰色的地铁列车,在仅距地面2.8米的地下,首次穿过世界最大的广场一一天安门广场。

这是首都向它的共和国母亲50大寿献上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今天通车试运营的地下铁道西起距天安门3公里的复兴门,东至距天安门8公里的八王坟,全长13.5公里。线路坐落在神州第一街长安街超浅埋层之下。

为此,承担西单、天安门、王府井等首都心脏地段地铁施工设计重担的铁道部隧道工程局、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和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的建设者们苦苦奋斗犷十个春秋。参加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各国专家参观后曾惊叹“中国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日本国驻中国大使谷野作太郎等中外贵宾与地铁建设的功臣们,作为通车后的首批乘客,一起登上了国产新型电动地铁客车。从长安街东部的八王坟到天安门,列车运行刚好17分钟。

30年前的国庆节,北京建成了从苹果园到北京站全长23.6公里的地铁一号线,结束了中国无地铁的历史。

15年前的国庆节前夕,北京又开通运营了16.1公里的地铁第二期环线。

早在5年前,北京地铁的年客运量就已突破5亿,而现在,平均每天乘坐地铁的旅客已达140万。

北京地铁虽然在当今世界43个国家117个有地铁的城市中,开通年代和运营里程均排在30位以后,但却创下了满载率和单车运营公里两项“世界之最”。

投资75.7亿元人民币的地铁“复八段”的今日开通,使北京地铁通车总里程由原来的41.6公里增加到55.1公里,超过了香港的43.2公里,成为中国六个城市地铁之最。同时也使中国城市

地铁的总里程逼近150公里。

目前,中国除北京、天津、香港、台北、上海、广州已开通地铁外,青岛、南京、重庆、深圳、高雄等城市也正在或计划建设地铁。

自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到136年后的今天,全世界的地铁长度已接近6000公里。

答:语言特色分析:

本文是一篇在结构、语言上都比较成熟的消息类新闻作品,使用的是具体陈述与抽象概括相结合的语言。本文特色在于:

(1)语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新闻写作中所需要的语言,应该是传播信息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本文行文上段落短小精悍、节奏感强、叙事有条理; 语言上,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即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与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相应的新闻语言呈现出准确、简洁、鲜明、生动的特色。

(2)有时代感

新闻语言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有时代气息,因为这种语言是社会语言最直接、最真实、最迅速、最广泛的反映。同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新鲜感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通过有时代气息,包括社会上最新流行的一些语言传递出来。这篇报道适逢北京一号线通车为祖国50年大庆献礼,在当时具有强烈时代感和重要的报道意义。

材料_:

以下是一篇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的通讯类作品:

教育局长的好榜样

一一追记湖南桂东县教育局局长胡昭程

地处湘粤赣边界的桂东县,是国家和湖南省贫困县。然而,这里的土地上却有着一座座现代化的学校; 这里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巩固率达99.9%; 初中生入学率100%,巩固率达98.1%0

贫困地区办出了发达地区的教育! 然而历尽艰辛,用自己的生命参与创造这一奇迹的桂东县教育局长胡昭程,却在2000年12月21日走完了他52年的人生里程。父老乡亲们敬仰他、怀念他。一幅挽联诉说出了人们对他的评价和思念一一“一腔热血倾教育,两袖清风为人民”。

山区教育的奇迹

1994年,胡昭程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一个大胆的改革方案:调整学校布局,重新规划布点学校107所,撤并81所学校。

桂东县的学校80%是干打垒校舍,危房面积曾上升到3.5万平方米,这些干打垒校舍要全部改造,至少需要1亿元资金,桂东的财力无力承受。

胡昭程认为:“穷县办教育,更要讲效益。撒胡椒面不如攒紧拳头。”可一些乡村干部不愿撤校,怕影响自己的形象。胡昭程耐心做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解释教育规律,讲清教育投资与效益的关系。学校调整布局一举成功,学校数减少了近一半,校均规模扩大了1.5倍。桂东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