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50人文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区域合作
【答案】区域合作是不同区域之间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等寻求的合作。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它的经济意义在于,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
2. 农村工业化
【答案】农村工业化是位于农区的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农村工业化把先进的工业经济形态和工业文明植入到广大的农村,使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 区域创新网络
【答案】区域创新网络是指集聚在某个区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4. 劳动系数
【答案】劳动系数是指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来表示劳动力成本的吸引力。
5. 文化转向
【答案】文化转向是指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6. 乘数效应
【答案】乘数效应是指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受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7. 最小运费原理
【答案】最小运费原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以产生最小运费为目标的区位指向为:①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②仅以局地原料且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③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二、简答题
8. 结合中国实例,分析跨国公司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特点。
【答案】(1)宏观上看有以下几点:
①在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中,不同部门具有较大差异。公司总部、区域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生产经营机构有着不同的区位需求条件
a.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所以,公司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包括:便利的交通运输、及时的信息获取、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b. 公司研究与开发(R&D)对公司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司间的竞争,在某种意思上就是技术水平的竞争。公司R&D区位应该趋于大都市区和科研机构集中区。
c. 公司生产单位区位特征,不同生产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条件要求,同一生产部门的公司,由于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区位格局。
②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北上行为反映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区位要素需求的升级,因为:a. 我国加入WTO 后,全国范围利用外资政策逐步正走向均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传统优惠政策效应正在消失而与此同时该地区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基本要素价格不断上升加上高素质人才的相对医乏,跨国公司在该区域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不断消失。
b.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为提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交通运输设施等高级要素再加上厚实的产业科研基础,良好的劳动力素质,巨大的市场潜力等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投资。
c. 以北京、天津为依托的环渤海经济区主要以高质量的研发力量,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2008奥运经济的辐射等要素吸引了跨国公司的投资。由此可以看到跨国公司对投资区位要素的需求已从低级转向高级、静态转向动态。
③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开始出现集聚的趋势
我国的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地能提供这些方面的要素条件,从而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主要聚集地。现在,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地区总部己超过了70家,在北京设立的地区总部己达到30多家,占据了在华地区总部的极人多数。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地理分布与地区总部基本一致。
④不同来源地的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上出现了不同的偏好。
(2)从微观上讲有以下几点:
①跨国公司投资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
a. 区位
跨国投资与在本国投资不同,投资者并不十分了解投资国各地的情况,不可能进行十分周全的区位论证。在一段时间内,选择东道国的经济中心区投资。
②集中于边界地区
③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a. 区位
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9. 区域管制有哪些特点?
【答案】区域管制具有如下特点:
(1)区域管制是要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政府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2)区域管制是要通过区域发展中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在内的各个利益主体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协调好区域发展中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3)区域管制需要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10.分析技术创新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格局变化有何影响?
【答案】(1)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的原因
①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商业等多个领域,科学研究、理论创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试制、技术定型、工业生产和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智力资源的投入,因而要求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
②技术创新面临着技术开发失败、市场对新产品不予接受或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形成有效规模来支撑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等风险。因此,技术创新又要求有较强的承受风险的实力。
(2)技术创新对经济格局的影响
①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一旦技术创新取得成功,就会对当地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显然,技术创新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会高于其他地区。而且,技术创新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导致技术创新的要素(如追求潜在超额利润的企业家、追求成功的科技人士、面临发展竞争压力的政府等)往往集中在具
备创新条件的地方,于是产生技术创新行为与过程的正向循环,技术创新在少数地方不断地强化。
②加大区域内部产生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
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存在较多的困难,技术进步比较缓慢。因此会加大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如果没有外来力量(如政府的干预,经济或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发生大的变化),这样的经济格局是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变化的。
11.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系统构建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其一般空间法则分别是什么?
【答案】(1)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系统构建的三个基本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