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工业大学F561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属键

【答案】金属键是金属正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金属原子间的结合力。

2. 热塑性和热固性高分子材料

【答案】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黏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按其性能可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其中,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可溶、可熔;热固性高分子材料不溶、不熔。利用加热和溶解的方法可将热固性和热塑性材料分辨出来,常用的识别高分子材料的简便方法有经验法、燃烧法、溶解法、仪器分析法等。

二、简答题

3. 比较大角度晶界能与表面能的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大角度晶界能:断键以及临近层原子键变化产生的能量;表面能:原子键变化产生的能量。

一般来说,表面能大于大角度晶界能,面缺陷表面能是指金属与真空或气体、液体等外部介质相接触的界面,界面上的原子会同时受到晶体内部自身原子和外部介质原子和分子的作用力,而内部原子对外界面原子的作用力显然大于外部原子或分子的作用力,表面原子就会偏离其正常平衡位置,并牵连到邻近的几层原子,造成表面层产生较大的晶格畸变,即表面原子的结合键断开,产生较高的能量。

而大角度晶界是晶体内部相邻晶粒相差在l0°C 以上,部分原子的结合键发生变化而并未断开,引起的晶格畸变较小,故能量较低。

4. 在FCC 晶体的滑移面上画出螺型Shockley 分位错附近的原子组态。

【答案】如图所示 。

图 晶体中螺型Shockley 分位错附近的原子组态

5. 画出A1-4.0%Cu合金在时效处理(≈130°C )中硬度随处理时间变化的曲线,并解释原因。

【答案】(1)Cu-Al 合金在时效处理过程中硬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于图。

(2)原因

①由于原子偏聚或形成有序化区域,产生共格变形的晶格畸变。位错线切过析出物,会増加界面能、反相畴界能、再加上位错线与高密度析出物的长程相互作用,使材料强度增加。变化曲线中第一个峰形(GP 区(GPI )和过渡相(GPII ))就是这个原因的结果。

②析出物的形貌由片状最后到球状,且持续粗化。位错线与析出物的长程相互作用,位错线绕过析出物,从而使材料强化。随着析出物粗化,这种强化作用减弱。变化曲线中第二个峰形(过渡

相))就是这个原因的结果。

6. 请根据相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2.0wt%C合金平衡状态下的结晶过程,并说明室温下的相组成和组织组成。

(2)请分析2.0wt%C合金在较快冷却,即不平衡状态下,可能发生的结晶过程,并说明室温下组织会发生什么变化。

(3)假设将一无限长纯铁棒置于930°C 渗碳气氛下长期保温,碳原子仅由棒顶端渗入(如图1

,试分析并标出930°C 和缓冷至室温时的组织分布情况(绘制在答题纸上)所示)。

【答案】⑴

相组成:

甚至不析出。

组织组成: 的析出将受到抑制,(2)根据冷速不同,可能出现共晶反应,得到Ld ;得到的P 层片细小;

图1

(3)如图2所示。

图2

7. 举例说明材料的基本强化形式有哪几种,并说明其中三种的强化机制。

【答案】通过合金化、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等手段提高金属材料强度的方法,称为材料的强化。其强化基本形式有:固溶强化、形变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细化晶粒强化等。

这些强化方式总的来说是向晶体内引入大量晶体缺陷,如位错、点缺陷、异类原子、晶界、高度弥散的质点或不均匀性(如偏聚)等,这些缺陷阻碍位错运动,也会明显地提高材料强度。 (1)固溶强化:无论是代位原子或是填隙原子,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原子偏聚而形成气团。对代位点阵来说,当溶质原子比溶剂原子的直径大时,溶质原子有富集在刃型位错受胀区的趋向;反之,富集于受压区。填隙原子则总是向受胀区富集。这种靠扩散在位错附近富集的现象,称为柯氏气团(Cottrellatmosphere )。柯氏气团对位错有钉扎作用,从而使强度提高。 (2)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过饱和固溶体随温度下降或在长时间保温过程中(时效)发生脱溶分

,解。时效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如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先产生GP 区,继而析出过渡相(0”及e' )

最后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平衡相(0)。细小的沉淀物分散于基体之中,阻碍着位错运动而产生强化作用,这就是“沉淀强化”或“时效强化”。

(3)加工硬化:冷变形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形成大量位错,这些位错部分成为不可动位错,从而导致其对可动位错的阻力增大,引起材料继续变形困难,形成加工硬化或形变强化。

8. 写出图所示立方晶胞中ABCDA 晶面及BD 晶向的密勒指数。

;BD 晶向:【答案】ABCDA 晶面:(O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