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801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辨析题
1.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十地经营权垄断的存在。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绝对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形式,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在资本主义农业落后于工业的条件下,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在剥削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等量资本在农业中比在工业中能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部分较多的剩余价值不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农产品不按生产价格而按价值出售,在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差额。这一差额就以绝对地租的形式为土地所有者占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逐步提高甚至超过工业有机构成。农产品的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逐步消失。但因为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所有者总要获得一定的地租才会出租土地。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地租便成为农产品价值上的一个附加额,农产品价格便具有垄断价格的性质。
因此,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
2. 资本周转越快,表明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越多,因此获得的年剩余价值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顶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一(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
流动资本指的是以原料、燃料以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指的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年剩余价值量是与可变资本相关联的。资本周转的快慢与可变资本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更加得不出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的结论了。
二、简答题
3. 论反垄断的作用与局限。
【答案】(1)反垄断的作用
①反垄断法的运用对生产的过度集中发展起到一定的限制性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合并的某种限制而实现的。
②对以垄断市场、操纵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企业间勾结行为的限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使公开的垄断组织己不能合法存在。
(2)反垄断的局限
从反垄断法的具体实施来看,并没有像法律条文界定的那样达到反垄断、保护、促进竞争的目的,也没有限制住资本集中的不断加强和垄断行为的扩张。这些法令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未能完全摆脱内容空泛、条文笼统、词意含混,可以被人随心所欲地加以解释的弊病。行政机构则通过司法部保护垄断组织。按照“三权分离”原则,司法部可以通过不起诉,使违法者不受法律制裁。此外,反垄断法的实施与否还经常取决于政府的需要。例如美国可以为提高美国航空工业竞争力而容忍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培植航空工业“巨无霸”,也可以出于维护美国软件业领导地位的需要而试图肢解微软公司。
4. 什么是生产价格? 为什么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答案】(1)生产价格是指等量资本能够提供等量利润的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它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条件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就是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当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时,商品价值便同时转化为生产价格。
(2)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市场价格就不再是以商品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当然,这并不是说价值规律不起作用了,只是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生产价格的形成依然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生产价格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价值的变化和部门之间的竞争状况。
①从个别部门来看,虽然有些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与该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平均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②从各个部门来看,虽然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其价值,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其价值,但是,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是相等的。所以,就整个社会来看,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实际上仍然是以价值为基础,按价值出售。
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这里必须指出,利润率的平均化,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并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中不再存在价值这个范畴了。事实上,利润率的平均化、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不断的经济运动过程,它们是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商品价值不断变动中,而不断地平均化,不断地转化的。部门间的竞争是以部门内的竞争为基础的。先是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各资本家之间为获得超额利润展开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引起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形成新的市场价值,新的利润率差别。在这个基础上,又必然重新展开部门间的竞争,通过资本转移,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再次平均化,形成新的平均利润率,从而使新的市场价值再次转化为新的生产价格。如此反复而已。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机构服从于垄断组织,并被用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一方面,国家以其掌握的巨额国有垄断资本和作为垄断资本的总代表,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从而成为社会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国家又作为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干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调节经济活动和生活矛盾。
(2)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是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国家的管理之下,国家资本主义是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并受工人监督的经济。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性质。
(3)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①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其实质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②国家资本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只有无产阶级取得了国家政权后才可能按资本运行规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并用其发展社会经济,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它的理论依据。
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政策为垄断资本家服务,它是资本自山竞争的结果,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6. 结合中国实际,你认为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
【答案】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的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相关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转让方面,而且还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的作用;
(3)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人替代的可能;
(4)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效的长期激励计划,使经营管理者的收益与股东的收益密切相关,让经营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促进股东的收益;
(5)健全的严格的财务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通过规范的财务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内部人暗箱操作,鲸吞股东权益。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通过改制向现代公司制度转轨过程中,本身在股权结构上就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国有股和大多最终属于国有产权的法人股,在经过改制后的公司中占有绝对比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