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生活与哲学》教材经典名言教学实效性研究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经典名言;教学实效性

  摘要


      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推进和发展以来,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等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学科课程理念指导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教育与把握时代特性相统一,实现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结合,注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与遵循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相结合,建立有利于教和学相互促进的学科评价机制。高中哲学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在生活实践中践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课程资源之一的哲学教材是哲学教学的重要文本依据,新的哲学教材在课程理念、教材结构、具体内容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与旧教材有很大不同。存在于新哲学教材“名言”专栏、探究活动、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和单元综合探究中的经典名言就是新哲学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是政治学科重要的课程资源。研究经典名言教学实效性问题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逻辑归纳法、比较法和案例论证法等研究方法,在了解高中哲学经典名言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深层次、多维度的“人本”和“文本”原因并寻求提高经典名言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和路径。本文共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该部分阐述了研究经典名言教学的意义与作用,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内容和研究方法,辩证全面地看待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部分,该部分厘定了哲学教材经典名言等主要概念并简述经典名言教学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系,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理论、高效课堂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等多角度寻求理论支撑,分析提升中学哲学经典名言教学的内核价值。

      第三部分,该部分采用辩证分析法和对比法论述了经典名言教学在名言的引用、经典名言的教学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经典名言教学存在问题的“人本”主体原因和“文本”主体原因,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指明了方向。

      第五部分,运用案例论证法、逻辑分析法多方面探究解决经典名言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从教师、教材编者、学生、学校等“人本”主体和经典名言的开发范围、利用功能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文本”主体的多重角度找出解决对策。

      从对目前哲学教材的研究状况来看,对教材中经典名言这一辅助性文字内容的研究很少。本文的研究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学习规律的前提下,研究高中哲学教材经典名言教学问题,对于政治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材编者的“编”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哲学经典名言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度和信度,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