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意识在其源泉和内容上的客观性?
【答案】意识在其源泉和内容上的客观性包括三个方面:
(1)意识的内容就其实质来说,是指包括社会实践在内的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所以,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而就其反映的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
(2)虽然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
(3)虽然个体意识之间有着差别性,但产生的根源却是客观的,这种差别性的原因,无非是先天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差异形成的。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或者是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归根到底都可以从物质生活过程中得到说明。
(4)意识的任何创造性反映,即使是虚假的主观映象,归根到底也是对十客观对象的反映。
2. 经济基础是如何决定上层建筑的?
【答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一对内部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 而上层建筑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
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 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然而,在新的上层建筑代替旧的上层建筑的过程中,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同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或消灭而立即变化或消灭的,而是变化或消灭得有快有慢、有早有迟。这是由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
总之,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
3.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
①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因而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
②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哲学则是以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因而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联系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它深深植根于各门具体科学的沃土之中,没有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能促进科学事业的更快发展,如果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向,用唯心主义或机械的方式来进行科学研究,往往会误入歧途。
4.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呢?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在于: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作为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说明联系与发展的,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揭示了联系与发展的本质,因此,它必然贯穿并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根本方法,提供理解现存事物及其运动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决定着事物从肯定自身到否定自身,推动者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与旧事物的不断灭亡。因此,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实质的唯物辩证法本身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5. 如何区别新事物和旧事物?
【答案】(1)新事物和旧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2)区别新事物和旧事物
①不能根据它在时间上出现的先后,新事物是新产生的,但新产生的不一定是新事物。
②不能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是否具有新特点,形式新奇和具有新特点的事物,未必有强
大的生命力,不一定是新事物。
③不能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善,因为新事物在刚产生时,往往是弱小的、不完善的,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较完善,需要经过一个发展过程。
总之,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必须从本质上把握,不能仅从表面上看。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6. 社会有机体
【答案】社会有机体是指一个用以说明社会是各种要素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的运动着的整体的哲学范畴。其中包含着联系和发展的观念,是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唯物史观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四方面:
(1)社会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社会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2)社会有机体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全部社会生活在实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使用工具的活动。一个人把工具作为活动手段,就是把他人的能力作为自己活动的手段,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使社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即社会有机体。
(3)社会有直接形成于人的交往活动,人类社会关系将社会联结成一个整体。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就是个人之间的交往。个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借助一定的规范才能进行,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构成了交往的秩序和结构,从而形成了社会制度。这是一个以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为基础逐层整合而成的总体协调的体系。个人通过实践及其交往活动创造了社会,并使社会成为一种有机体; 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反过来又制约和规定个人的活动。
(4)社会有机体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的机制,能够通过其内部矛盾运动向前发展。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的自组织、自调节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自身意识到的,是以某种自觉的形式进行的。社会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都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是意识到自己交往活动的社会主体自觉建立起来的社会规范,以约束、协调个体的行动,从而使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和运行。
7. 为什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答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内部矛盾。其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只能依据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建立起来。例如,石器工具的生产力就只能建立起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无法在石器时代建立起来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