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大学802经济学原理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收入—消费曲线
【答案】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收入—消费曲线的形成如图所示。
(1)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商品
(2)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劣等
收入一消费曲线
在图(1)中,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预算线由AB 移至A'B' ,再移至A ″B ″,于是,形成了三个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1、E 2和E 3。如果收入水平的变化是连续的,则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这便是图(1)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图(1)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
求量都是上升的,所以,图(1)中的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
在图(2)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
2. 价格歧视
【答案】价格歧视是指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点基本条件:
(I )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其中,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3. 庇古税
【答案】在解决因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时,传统的方法是由政府提供干预。干预可以采取税收的方式,如向产生消极外部影响的厂商征收税金,使它向政府支付由于污染等导致的社会成本增加的部分,把厂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促使它们消除或减少消极的外部影响。对产生积极外部影响的机构,政府应进行补贴,这就是庇古税。
采取庇古税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外部性的问题,但是这类政策不能完全杜绝外部性,并且它的实施需要有相当人的机会成本。如政府向产生负的外部性的企业征税时,政府要能对外部性活动进行直接度量,以确定征税金额,这显然成本很高。
科斯定理为解决外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强调明确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可以不需要政府干预,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少,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二、论述题
4. 环境问题己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试利用相关经济学原理分析:
(1)为什么环境污染不能依靠市场,通常需要政府加以管理?
(2)试分析和比较下列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
A. 关闭造成污染的工厂;
B. 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企业实施惩罚;
C. 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收费。
【答案】(1)环境污染小能依靠市场,通常需要政府加以管理的原因
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来解决,原因是环境污染是外部性问题。外部性使得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不一致,因此造成市场失灵,从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环境污染中存在着外部性影响,潜在的帕累托改进机会并不能得到实现,原因主要有:①存在巨大的交易费用。以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如污染问题为例,由于交易费用足够大,污染者和受害者在如何分配“重新安排生产计划”所得到的好处问题上不能达成协议; ②解决外部性存在“免费搭便车”的现象; ③势力的小对称性。即使污染者与受害者有可能达成协议,但由于通常是一个污染者面对众多受害者,因而污染者在改变污染水平上的行为就像一个垄断者。在这种情况下,由外部影响产生的垄断行为也会破坏资源的最优配置。
(2)分析和比较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
①关闭造成污染的工厂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实现零污染,但是由此造成的社会产量的损失可能远大于污染的成本,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彻底关闭污染工厂反而有可能造成失业,社会产品供给的减少,从而降低整个经济的福利水平。
②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企业实施惩罚,这种做法称为“限量法”。限量法是有关当局根据其评估,选择某一污染的程度为指标,限定厂商的污染程度不得高于此限量,否则给予重罚。限量法也存在着一定的操作难度:信息是非对称的,企业或许完全掌握其排污的成本等信息,而政府却未必掌握这些信息。因此,政府很难准确地根据企业的污染成本等制定合理的排污标准,从而难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③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收费。有关当局为了控制环境污染,往往对制造环境污染的厂商收取费用,以减少这些厂商滥造污染的现象。这种做法也存在着一定的操作难度:信息是非对称的,政府很难确切地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难以制定合理排污费用,使得既能实现最优排污量,同时又不会使企业大量减产。
5. 证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叙述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并说明它的含义。
【答案】(1)证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所有竞争性市场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的。现用反证法答:假设竞争性市场均衡不是帕累托有效的,
意味着存在其他可行的配置
,因而:
且
前两个方程表明y 分配是可行的,后两个方程式则表明每个交易者选择y 分配而不是x 分配。假定市场均衡,每个交易者按其财富购买最佳的消费束。如果
则其费用必大于A 的财富。B 的情况同A 类似。
优于A 所选择的消费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