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可逆沉淀反应。

【答案】可逆沉淀反应,又称不变性沉淀,是指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虽已析出,但是其分子内部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沉淀因素去除后,能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的沉淀反应,如盐析作用。

2. 分子病。

【答案】分子病是指基因突变引起的某个功能蛋白的某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发生了遗传性替代从而导致整个分子的三维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从而引发的疾病。镰刀状细胞贫血病是最早被认识的一种分子病。

3. CDP-胆碱和CDP-乙醇胺。

【答案】CDP-胆碱即胞嘧啶核苷二磷酸胆碱,它和CDP-乙醇胺是磷脂合成中的重要活化中,再在转移酶间体,是胆碱(或乙醇胺)与A TP 在激酶的作用下生成磷酸胆碱(或磷酸乙醇胺)

的作用下与CTP 反应生成的。作为胆碱或乙醇胺的供体再与二酰甘油作用生成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和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4. 顺式作用元件基因元件。 5.

【答案】

【答案】顺式作用元件是指在DNA 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

半胱谷氨酰胺)是由谷氨酸的Y-羧基与半胱氨酸的a-氨基缩

合而成,这与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不同。

6. 活性中心

【答案】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并直接催化底物变成产物的区域,它是一种三维实体结构,呈裂缝、裂隙或口袋状。

7. 胞吞(作用)。

【答案】胞吞是指物质被质膜吞入并以膜衍生出的脂囊泡形式(物质在囊泡内)被带入到细胞内的过程。

8. 糖的变旋性。

【答案】糖的变旋性是由开链结构与环状结构在形成平衡体系过程中的比旋光度变化所引起的。在溶液中

葡萄糖可转变为开链式结构,再由开链式结构转变为

葡萄糖;同样

萄糖也转变为开链式结构,再转变为

葡萄糖。经过一段时间后,三种异构体达到平衡,形成一

个互变异构平衡体系,其比旋光度亦不再改变。

二、问答题

9. 甘氨酸和谷氨酸在体内浓度较高,分析其原因。

【答案】两者是体内氨基酸合成与分解代谢的重要中间物质。甘氨酸是体内多种活性小分子的合成底物,如与谷胱甘肽、肌酸、胆碱、嘌呤、卟啉的合成都有关系。谷氨酸可与体内游离的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进行转运,降低游离氨对机体的毒性。

10.体内来自哪些代谢?如果缺乏主要影响哪些生化过程?

【答案】(1)①氧化阶段由糖-5磷酸,

期间产生2分子5分子己糖磷酸。

(2

)成和转化反应。

例如,

①脂肪酸、胆固醇及鞘氨醇等脂质的合成; ②Glu 及其他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③还原性谷胱甘肽及相关的含疏基蛋白或酶的合成; ④与

单加氧酶系(辅酶是

)相关的生物转化及羟化反应等。

11.为什么甲状腺素可以口服,而胰岛素只能注射?

【答案】因为甲状腺素是酪氨酸衍生物,在小肠不会被降解,能够直接被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而胰岛素是含有5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在胃和小肠被降解为氨基酸,所以只能通过肌肉注射。

12.ApCpCpCpCpApGpGpGpUpUpUpApGpUpCpCp

(1)用牛胰核糖核酸酶完全降解,得到的产物是什么? (2)用核糖核酸酶

完全降解,产物是什么?

(3)用碱完全水解,产物是什么?

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总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开始,

经由

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连续脱氢脱羧核酮

②非氧化阶段通过异构酶、转酮酶和转醛酶等催化的分子重排反应将6分子戊糖磷酸转化成

主要是为生物合成反应提供必需的还原当量,缺乏时将影响多种生物分子的合

【答案】核酸嘌呤碱的和嘧啶碱的与戊糖的形成N-糖苷键。有两种戊糖,磷酸基与

糖可形成磷酸酯键,所有这些糖苷键和磷酸酯键都能被酸、碱和酶产解。

(1)产物是ApGpGpGpUp+ApGpUp+ApCp+5Cp+2Up

牛胰核糖核酸酶简称RNasel , 它只作用于RNA ,是具有极高专一性的酶,其作用点为嘧啶核苷-3’-磷酸与其他核苷酸之间的连键,产物为3’-嘧啶核苷酸,或以3’-嘧啶核苷酸结尾的寡核苷酸。在给定的核苷酸序列中,其作用位点如下所示:

(2)产物是

核糖核酸酶T1具有比RNasel 更高的专一性。它的作用点是用位点如下所示:

(3)产物是四种核苷的

解。RNA 的核糖上有

磷酸混合物,

核酸用碱水解时,一般来说只是RNA 的磷酸酯键易被水解,而DNA 的磷酸酯键则不易被水

基,在碱的作用下形成磷酸三酯。磷酸三酯极不稳定,随即水解,产

生核苷环磷酸酯。该环磷酸酯继续水解产生核苷酸和核苷酸。

13.请简要描述反义RNA 调控基因表达的基本机制。

【答案】反义译的直接抑制或与靶翻译功能。可能是反义

调控基因表达的基本机制分为三类。

直接作用于其靶

分子对

的SD 序列和(或)编码区,引起翻酶的敏感性增加,使其降解。

结合后引起该双链

与与靶

(1)转录前调控:这类反义(2)转录后调控:反义

鸟苷酸与其相邻核苷酸的

之间的连键,产物为以鸟苷酸为末端的寡核苷酸,或鸟苷酸,在给定的核苷酸序列中,其作

的SD 序列的上游非编码区结合,从而抑制靶

的上游序列结合后会引起核糖体结合位点区域的二级结构可直接抑制靶

的转录。

发生改变,因而阻止了核糖体的结合。

(3)复制前调控:反义

14.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之间有何关系?

【答案】生物氧化亦称细胞呼吸,指各类有机物质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

最终产生

同时释放能量(A TP )的过程。包括TCA 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三个步骤,

分别为在线粒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的。其中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之间关系密切,电子传递和氧,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转化磷酸化偶联在一起。根据化学渗透学说(电化学偶联学说)

化成了跨膜的氢离子浓度梯度的势能,这种势能驱动氧化磷酸化反应,合成A TP 。即葡萄糖等在TCA 循环中产生的NADH 和以A TP 的形式贮藏起来。

只有通过电子传递链,才能氧化磷酸化,将氧化产生的能量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