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34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天、地、彼、已”中,“地”是指( )。
A. 企业竞争所处的行业环境
B. 企业竞争对手
C. 企业自身条件
D. 外部一般环境
【答案】A
【解析】就企业环境分析而言,“天”指外部一般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地”指企业竞争所处的行业环境,主要分析行业竞争结构; “彼”指企业竞争对手; “己”指企业自身条件。
2. 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实现了( )。
A. 管理现代化
B. 管理专业化
C. 统一指挥
D. 统一领导
【答案】B
【解析】职能部门化的优点主要是:能够突出业务活动的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 符合活动专业化的分工要求,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员工的才能,调
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简化了培训,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最终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3. 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随着下属从不成熟趋于成熟,领导方式的变化顺序应该是( )。
A 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一低工作高关系一低工作低关系
B. 高工作高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高关系一低工作低关系
C. 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高关系一高工作高关系
D. 低工作高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
【答案】A
【解析】根据赫西一布兰查德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随着下属从不成熟趋于成熟,领导方式的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①第一阶段。这些人对于执行某任务既无能力又不情愿。他们既不胜任工作又不能被信任。选择命令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一低关系); ②第二阶段:这些人缺乏能力,但愿意执行必要的工作任务。他们有积极性,但日前尚缺足够的技能。选择说服型领导方式
(高工作一高关系); ③第三阶段:这些人有能力,却不愿意干领导者希望他们做的工作。选择参与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高关系); ④第四阶段:这些人既有能力又愿意干让他们做的工作。选择授权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低关系)。
4. 两位年经人拿取了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仍没感到满意,这种表现可用何种激励理论得以解释? ( )
A. 期望理论
B. 公平理论
C. 强化理论
D. 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B
【解析】公平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所获的报酬与投入的比率同他人的收支比率或本人过去的收支比率相比较。材料中,两位年轻人拿取了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没有感到满意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投入与报酬的比与同行业的投入与报酬的比较高,所以认为不公平。
二、问答题
5. 用哪些指标可以描述组织结构?
【答案】组织结构可以用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三种特性来描述。具体内容如下:
(1)复杂性是指每一个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组织层级、管理幅度以及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关系所存在着的巨大差别性。分工越细、组织层级越多、管理幅度越大,组织的复杂性就越高; 组织的人员部门越多、分布越散,人员与事物之间的协调也就越难。
(2)规范性是指组织需要靠制定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规范性地引导员工的行为。规范的内容既包括了以文字形式表述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各项指令,也包括了以非文字形式表达的组织文化、管理伦理以及行为准则等。组织中的规章条例越多,组织结构也就越正式化。
(3)集权性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力在管理层级中分布与集中的程度。当组织的权力高度集中在上层,问题要山下至上反映,并最终要山最高层决策时,组织的集权化程度就较高; 反之,一些组织授予下层人员更多决策权力时,组织的集权化程度较低,这种授权方式被称为分权。
6. 描述企业文化的形成。
【答案】企业文化首先是在企业中的主要管理者(或称企业家)的倡导下形成的。同时,只有当企业家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普遍接受、并自觉地作为自己行为的选择依据时一,企业文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具体内容如下:
(1)管理者倡导
企业家倡导某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体系主要借助两种途径:①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言传,而且身教,不仅提出、并促使企业员工接受某种价值观念,而且身体力行,自觉表现出与其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相应的行为选择,以求通过身边的人对企业组织中其他成员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②借助重大事件的成功处理,促进企业成员对重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认同。
(2)组织成员的接受:“社会化”与“预社会化”
组织成员的接受可以称为“社会化”与“预社会化”。社会化是指组织通过一定形式不断向员工灌输某种特殊的价值观念; 预社会化是企业在招募新员工时不仅提出相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而且注意分析应聘者的行为特征,判断影响应聘者外显行为的内在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是否一致,从而保证新聘员工接受组织文化、迅速融入组织特定的文化氛围中。
7. 简述管理者的角色。
【答案】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二类,如图所示。
图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指涉及人与人(下级和组织外的人)的关系以及其他具有礼仪性和象征性职责的角色,它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
①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
②领导人角色。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角色。这时,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③联络者角色。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①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把从监督中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