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48新闻传播史论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在1957年开展的“人鸣人放”运动中,表现较为突出和影响较大的两张报纸是上海的(《 》)利北京的(《 》)。

【答案】《文汇报》、《光明日报》。

二、名词解释

2. 印度报业托拉斯

【答案】印度报业托拉斯简称印报托,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其前身是1910年建立的印度联合通讯社,1919年被路透社收买,成为其附属机构。印度独立后,印报托接替了印度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在印度的业务,于1949年2月正式发稿。该社是印度报业老板合股企业,凡采用它的消息的印度报刊、电台、电视台,均可购买该社的股票,但股东不分红。印报托总部在孟买,在国内有50多个分社,在巴林、北京、科伦坡、达卡、伊斯兰堡、加德满都、吉降坡、伦敦、莫斯科、联合国等处派有记者,订有路透社、法新社的新闻,与共同社、南通社、波通社、德新社交换新闻。

3.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夕,是指1913年“_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一次革命”失败之后,袁世凯政府宣布国民党为“乱党”,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纸”的罪名而查封; 非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只要有碍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也被乘机剿灭; 一些本来拥袁的报纸也有因“城门失火”被殃及。到1913年底,报刊减少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被害,“癸丑报灾”是中国新闻史上对报业的一次沉重打击。

4. 第四媒体

【答案】第四媒体是指因特网,即将它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并与大众传播媒体并存的新的媒体形式。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具备海量信息、传播迅速、信息检索、超越时空限制、交互性及小众性等优势。互联网的崛起给传统的大众传播环境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因特网被正式承认为“第四媒体,’o

三、简答题

5. 苏联解体后,除俄罗斯之外的独联体其他国家新闻业状况如何?

【答案】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走上独立兴邦之路。与俄罗斯相同,各国新闻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变现在:

(1)新闻媒体纷纷改换门庭

"8.19事件”以后,随着苏共从中央到地方组织机构的全面瓦解,苏联原有的机关报体制也不复存在了。与俄罗斯联邦最初的情形相同,各国的新闻机构纷纷改弦易辙,自立门户。

(2)出现了“信息贫乏”状态

苏联解体前,各加盟共和国的新闻媒体大都使用俄语,只有少量的媒体使用民族语言。而且,与本地相比,莫斯科出版的全苏性报刊、来自首都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受欢迎。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版的各种报纸、杂志在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发行量大为减少。有些国家甚至陷入“信息贫乏”状态,至今尚未完全消除。

(3)新闻业出现无序状态

联盟解体后,由于各国对新闻媒介的行政管理和法律调节十分软弱和混乱,以“独立”、“自由”面目出现的新老媒体开始呈现出“放荡不羁”的状态。它们打出“舆论多元化”的旗帜,为不同政治派别,甚至为反对派提供讲坛,使报纸由党和政府的舆论机关变成了攻击政府的工具。

(4)政府试图加强对媒介的管理

苏联解体后,独联体的一些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摩尔多瓦等共和国以俄罗斯联邦新闻法为蓝本,制定了自己的新闻法,试图将国家的新闻出版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新闻法颁布后,各国权力机关对新闻媒体的管理、监督和控制有所加强。为了加强舆论控制,许多国家还在主权国家宪法中,规定了对“新闻自由”的限制。

6. 德国法西斯政府是怎样对待报业的? 目前德国报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列举当前最大的报团、重要的日报和新闻期刊(名称、简况)。

【答案】(1)德国法西斯政府采取如下措施来控制报界

①希特勒上台伊始就对进步报业大肆镇压。接着在3月,政府设立国家宣传部,由戈培尔任部长,统管宣传文化事务。国家宣传部严格管制报刊言论,每天都召集柏林和外省报纸驻柏林机构的负责人前来听取具体宣传指示,告诉他们什么新闻要发、什么新闻不能发、按照什么调子发言论,各报如有违反就会遭到严厉处置。

②同年7月,法西斯党徒以暴力夺取了莫斯报团的所有报刊和财物,随后又强制没收了乌尔斯泰因报团,负责接管这两家报团的是纳粹党的耶埃出版社。剩下的胡根贝格报团政治反动,胡根贝格本人是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一贯支持希特勒,但纳粹党仍派出人数众多的主笔团控制其所属报刊的言论,使其完全成为纳粹的工具。

③1933年下半年起,纳粹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和文化队伍的控制,策划建立了以戈培尔为主席的御用机构德国文化协会(下面又分设新闻、广播、电影等六个协会),规定凡从事文化职业的人都必须加入协会,协会可以以“政治上不可靠’夕为由随时开除或拒绝接受会员。接着又颁布“新闻记者法”,规定编辑部成员必须经戈培尔接见后才能任用,一般记者必须是雅利安人种的德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