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考查。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正惩罚与负惩罚的目的都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论,但正惩罚是通过呈现消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惩罚则是通过中止积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认真完成作业”是希望提高发生概率的行为,而“避兔父母的斥责”则是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
2. 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教育事业的落后状况,必须从( )着手。
A. 改革教学方法
B. 改革教学内容
C. 增加教学经费
D. 改革教育体制
【答案】D
3. 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 )。
A. 认识和情感
B. 生理和心理
C. 理性和感性
D. 气质和性格
【答案】B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表现为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特征,学生的年龄特征也表现为这两个方面。
4. 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探索了乡村师范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
A. 艺友制
B. 小先生制
C 学徒制
D. 实习制
【答案】B
【解析】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他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教师。
5. 小组活动的形式有( )。
A. 学科小组、劳动科技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
B. 学科小组、劳动科技小组、艺术小组、互助小组
C. 学科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数学小组
D. 劳动科技小组、艺术小组、学科小组、活动小组
【答案】A
6.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
A. 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B. 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C. 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
D. 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
【答案】B
【解析】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将“课程”划分为五个层次,也是五种不同的类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是指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领悟的课程,是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实行的课程,是指在课堂里实际开展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可以通过观察,问卷,与学生交谈等方式来识别这种课程。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说实际上揭示了“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运动形态,使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从静态的角度转换到动态的角度。不同的课程内容定义反映了定义者的基本观点和取向,每一种课程定义的背后都有其成文或不成文的理论基础。因此,答案选B 。
7. 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
B.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C. 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D. 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对其创立的“小先生制”的熟悉程度。陶行知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即“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利用上学的儿童、小学生来教不识字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人,把这些识字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儿童或者小学生称为小先生。所以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医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8.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
A. 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 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 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 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答案】D
【解析】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整顿全国教育,认为中学系统混杂,目标分歧,导致中学的普通教育无从发展,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难以保证。12月,教育部相继公布《师范学校法》、《职业学校法》、《中学法》,废止综合中学,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而高中不分文理科等。这一变革使中学教育的目标、结构与线索更为清晰,更有利于发挥各种教育的功能,适应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9. 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
A. 人口功能
B 政治功能
C. 经济功能
D. 文化功能
【答案】A
10.下列表述中,体现洛克绅士教育主张的是( )
A.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B. 身体健康重于精神健康
C. 精神健康重十身体健康
D. 禁欲与惩罚可以促进精神健康
【答案】A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