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0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0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0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二) ... 8 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0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三) . 15 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0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四) . 21 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0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五) . 27

一、简答题

1. 古典货币理论和凯恩斯货币理论有何本质区别?

【答案】古典货币理论和凯恩斯货币理论主要在以下问题上存在着本质区别:

(1)货币是交易媒介还是价值贮藏,抑或计价单位。古典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作为交易媒介起作用,它的使用是因为物物交易非常困难而且效率低下,使用货币可以克服物物交换的不便或减少交易费用,货币是润滑剂; 凯恩斯则强调货币是资产,即货币的价值贮藏职能。

(2)货币是存量还是流量。古典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个流量;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关于货币需求的流动偏好理论,以反对古典货币数量论; 而作为流动偏好的货币存量是要表述资产的流动性。

(3)货币是表示相对价格还是表示总量变量(即价格总水平)。古典货币理论认为,货币表示相对价格; 凯恩斯则认为,货币表示总量变量。

(4)货币是中性的还是非中性的。在货币与经济活动的关系问题上,古典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仅仅影响经济中的价格总水平,而不影响真实产出水平和相对价格。货币是非中性的是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基本特点,即货币部门和真实部门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短期,货币供给可以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2. 请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

【答案】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时间不一致性。

时间小一致性指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倾向。决策者违背自己以前做出的宣言,主要是由于决策者有改变政策,不履行诺言的激励。举例:假定中央银行宣布采取低通货膨胀政策,公众相信了这种承诺从而同意不增加货币工资,这时由于中央银行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处于了一个更好的处境,因此中央银行就有了采取提高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的政策的激励,从而使政策前后不一致。

考虑到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固定政策规则优于斟酌处置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概念不仅使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积极干预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上,而且向人们揭不,建立对规则的信任比具体的规则本身更为重要。

3. 试述经济学中所称的“自动稳定器”及其对经济波动的作用。

【答案】(1)自动稳定器的含义

,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自动稳定器又称为“内在稳定器”

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

仟何行动。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以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2)自动稳定器对经济波动的作用

财政制度的这种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由下列情况来体现并发挥作用:

①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经济繁荣时情况则相反。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②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③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总之,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它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4.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增加的长短期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案】(1)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导致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将会导致投资增加,从而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因此短期货币供给增加有效。一般认为,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货币是中性的。

(2)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为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Py=MV,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 以及物价水平P 在短期内小发生变化的话,增加货币供给M 是可以增加实际国民收入y 的。在长期中,增加货币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物价水平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下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货币主义的自然律假说,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由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因此交易方程中的y 和M 无关,而v 在长期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增加货币供给只能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增加货币供给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假如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

律水平上不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所抵消。这样,经济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上,因此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

二、论述题

5. 论述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理论,并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答案】(1)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理论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起货币中介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全过程,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其传导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利率途径: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最终影响国民收入。如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首先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投资需求增加,进而国民产出增加。

②非货币资产价格途径:托宾q 值理论。托宾q 值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影响产出是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进而影响投资。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这时人们会将自己的财产转移到股票上,因而股票价格上涨,导致q 值增大,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③财富变动效应途径。货币增加造成低利率,带来股票价格和长期债券价格上升,会使人们觉得更富有,于是消费更多,总需求增加。

④信贷配给途径。货币供应量下降,同时由于信贷市场上存在银行与企业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在货币供给下降导致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衰退的环境中,企业现金流量、非货币金融资产的下降使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大,银行信贷量将进一步萎缩,导致下一轮投资减少、国民收入或产出下降的螺旋式经济增长衰退局面的出现。

⑤汇率途径:蒙代尔汇率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导致利率上升,尤其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本币会升值,净出口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即通过汇率的变动反馈给国内经济增长的效应。

(2)我国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中央银行层面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同时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影响了利率对资源配置的结构调整作用,同时使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难以发挥作用,影响了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此外,在公开市场上,由于资金宽松导致中央银行收回资金容易,投放资金困难; 在外汇市场上,外汇储备受贸易逆差影响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约束,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地买卖外汇,银行结售汇差构成了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数量限制,导致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控制乏力,利率机制作用难以发挥。

②金融市场层面上的障碍:货币市场总体来讲仍不成熟,缺乏足够的中介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交易品种短缺,金融工具和手段创新滞后,货币市场缺乏流动性,被地区分割的银行间分隔严重,交易不活跃,货币政策传导缺乏广度,低速、低效; 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强,其股指变动与经济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异动状态,股市泡沫膨胀,股票价格难以产生财富效应,隔断了相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债券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上债券种类不多,而且交易不旺,以调控基础货币为目的的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