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学位]之传播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媒介

【答案】媒介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邵培仁教授认为,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

2. 滚雪球抽样

【答案】滚雪球抽样是一种经典的社会学研究抽样方法,主要用于调查目标未知或特定群体成员难以找到时的社会研究,如总体单位的信息不足或观察性研究。其方法是,先随机选择一些被访者并对其实施访问,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所研究目标总体的调查对象,根据所形成的线索选择此后的调查对象。这一过程会继续下去,形成一种滚雪球的效果。

滚雪球抽样的优点是便于样本量的控制,易于控制抽样成本; 不足是由于采用人际间的提供介绍等方式,样本(被访者)之间可能十分相似,样本可能无法很好地代表整个总体。因此,这一方法通常用于探索性研究。

3. 框架研究、框架理论

【答案】社会学家E. 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明确为框架做出定义:“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即框架(frame )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framing )对新事物的认识。20世纪8。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媒介框架”(mediaframe )和“新闻框架”(newsframe )两个学术概念。框架概念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后得到广泛的应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使用频率最高和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4. 把关人

【答案】1947年,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研究分析了家庭主妇决定购买食物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认为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总以“把关人”的意见作为依据。在《人际关系》的论文中,首创把关(gatekeeping )一词。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

他们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影响着新闻实践。

5. 选择性记忆

【答案】选择性记忆是受众在处理信息之际的选择性倾向之一,即受众在接触信息后,保留在记忆中的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需求、立场、态度或观点一致或接近的内容,选择性记忆的倾向,在实验心理学中也得到了证明。它与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认知一样,都是制约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6. 集合行为

【答案】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集合行为虽然是一种自发的反常现象,但它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一般认为,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结构性压力; ②触发性事件; ③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7. 麦克布莱德报告

【答案】《麦克布莱德报告》是指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于同年的贝尔格莱德大会上通过的对当代国际传播领域影响巨大的一份报告,即《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这份报告是隶属于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传播研究委员会(又称“麦克布莱德委员会”),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该报告倡导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主张通过放松版权法规、促进信息传播技术自由交流、鼓励第三世界国家出版业发展及更多的传播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资源不平等的状况。该报告的通过,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8. 传播权

【答案】传播权是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上称为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社会成员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有权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和认识通过言论、创作、著述等活动表现出来,并有权通过一切合法手段和渠道加以传播,也包括通过大众传媒渠道进行传播的权利。

9. 《阿尔及尔宣言》

【答案】《阿尔及尔宣言》是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一份有关国际信息传播体制的宣言。其内容为:现存的传播渠道不仅是罪恶的殖民地时代的遗产,而且阻碍着各国之间自由、直接而迅速的传播与沟通; 发展中国家必须共同采取行动,来改变现存的传播渠道。一般认为,《阿尔及尔宣言》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10.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从广义上看,知晓权是指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从狭义上看,知晓权是指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二、简答题

11.简述宣传与传播的异同。

【答案】(1)宣传与传播的含义

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②传播是人类对现实进行的象征性表述,以及这种表述得以成为可能的物质手段和制度条件,它直接表现为信息的社会流动和信息系统的运行。宣传与传播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2)宣传与传播的相同点

宣传本质上是一个传播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态。宣传的主要元素与传播一样,包括传者、媒介、信息、受众和效果。

(3)宣传与传播的不同点

传播是一个一般的范畴,‘已概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信息传递活动,包括新闻、娱乐、广告、书刊评论、公关、宣传、演讲等。而宣传则是一个特殊的范畴,它特指那些借助于各种手段来对受众施加一定影响的有目的的一种传播形态,‘般强调其政治含义。

12.根据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出较全面分析的是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燎望哨”的作用。

(2)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拉斯韦尔的上述观点被称为传播的“三功能说”。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