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韩国的通讯社的发展情况。

【答案】1979年朴正熙总统被暗杀后,政府加紧了对新闻媒介的控制,1981年1月下令将所有的通讯社与报纸、广播合并,以合同通讯社(1945年12月20日成立)、东洋通讯社(1955年8月20日成立)为基础,吸收、合并三家专业通讯社一一时事通讯社(1951年5月21日成立)、经济通讯社(1946年8月15日成立)、产业通讯社(1969年11月1日成立),组成了新的大型通讯社一一联合新闻社。

联合新闻社于1981年初正式发稿,1986年2月通过电脑向海外发送英文新闻稿,1987年6月18日开通汉城至东京的话路专用线,在韩国各地派驻记者的网点有53处,在国外有东京、香港、曼谷、华盛顿、纽约、巴黎、洛杉矶、墨西哥城、开罗等支社、支局,同31个国家和地区的42家通讯社建立了新闻交换关系。

2. 列举20世纪初澳大利亚出现的报团,并作简要介绍。

【答案】20世纪初,澳大利亚出现了报团。1902年默多克报团形成,1921年“先驱和时代周刊”报团形成,瑙顿报团和帕克斯报团也相继出现,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1)默多克报团1923年在阿得雷德创办《阿得雷德新闻报》后,又陆续拥有了《澳大利亚人报》、《每日镜报》、((每日电讯报》、《真理》周刊和多家郊区报刊和电视台。

(2)费尔法克斯公司1951年在悉尼创办的《金融评论》,虽然发行量不大,但在上层政界和经济界有很大权威。该公司又于1926年和1969年在堪培拉创办了《堪培拉时报》和《堪培拉新闻报》,同时经营广播和电视台。

(3)帕克斯新闻联合控股公司规模较小,由弗兰克·帕克斯创建于1933年,1972年把《每日电讯报》卖给默多克新闻公司后,转而迈向广播电视业。

澳大利亚报业的最大特点是垄断严重,仅默多克和帕克斯两个报团就控制了全国90%以上的报刊,此外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每家日报几乎都有股份,在电视、广播、杂志和城郊、乡村报纸等许多方面又都有相互连锁的股权。

3. 简略叙述日本法西斯新闻体制建立的步骤。

【答案】在日本新闻史上,1936-1945年这段时期的新闻事业被称为“统制时代”新闻事业,也即法西斯军国主义新闻事业。日本法西斯新闻体制事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改造以往的新闻事业,逐步建立战时体制而完成的。

(1)确立政府情报机构

11931年9月,外务省建立了一个非正式的情报委员会,直属内阁领导,职责是就当时如何统一国内舆论、加强时局的宣传而向政府提出有关建议。

②1936年1月,日本军国主义统治当局又正式成立了列入官制的“内阁情报委员会”。

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内阁情报委员会易名为“内阁情报部”,有了更大的权限。内阁情报部起用了新闻界、经济界、文化界等各行业富有学识的民间人士承担报道和宣传的咨询工作,加强了原来的信息情报协调职能。

④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政府废除了内阁情报部,将类似的一些机构合并成为一个更大的专业职能部门一一内阁情报局,直属内阁首相管辖。它是日本政府当时负责全国战争宣传报道的中枢权力机关。至此,日本法西斯政府控制言论的宣传情报机构最终形成了。

(2)成立国家同盟通讯社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舆论开始不利于日本。与此同时,日本国内新闻机构之间的不同意见、不同报道也造成了对外宣传舆论的不统一。日本官方迫切地感到有必要成立一个国家通讯社,来统管、加强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1936年1月1日,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以联合社为主独自成立了新的通讯社即同盟通讯社。同盟社作为唯一代表日本政府的国家级通讯社全面控制了国内外一切电讯消息,在日本军部的支持下,该社不仅在国内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而且很快打入亚洲各国,扩大了在亚洲的势力。通过它,日本法西斯政府顺利实现了其旨在控制国内外通讯消息、统一国内舆论的意图。

(3)制定言论管制法规

最重要的言论控制法规是1938年5月公布的《国家总动员法》第20条。该条规定:“政府在战时因国家动员所需,得以勒令对于报纸及其他出版物的记载予以限制或禁止。”可以说,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新闻统制法规都以此项法令为依据。1941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新闻纸刊载限制令》。同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日,日本政府又颁布了《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临时取缔法》,将报刊的创办与发行由申报制改为许可制,并规定政府有关部门有权勒令报纸停刊。1942年2月24日,政府又公布了《战时刑事特别法》,扩大了战时犯罪、处罚的范围。这一切都是日本法西斯政府用以控制舆论,建立法西斯新闻体制的言论法规。

(4)对新闻界的控制和报业大合并

101941年5月,成立政府御用的报业团体—“新闻联盟”。1942年,该团体改名为“日本新闻协会”。

②1941年12月13日,依据《国家总动员法》第16条,政府公布了《新闻事业令》及实行规则。根据该《事业令》,新闻界成立了新闻事业协会,负责战时新闻事业的自我管理,并在报纸

的编辑、经营、销售、用纸、资财的分配和记者的登记、培养等一切方面协助当局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③日本政府还对处于其殖民统治下的朝鲜、我国台湾和东三省的新闻事业实行统一管制,通过殖民总督或行政当局进行对口管理,或者分别纳入日本国内各大报系统进行控制。

4. 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的机关刊物的名称是什么? 它的历史意义何在?

【答案】(1)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它的机关刊物是《共产主义杂志》。

该刊1847年9月只在伦敦出版了一期试刊号,德文。这期试刊号是由卡·沙佩尔编的,封面上印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提出的铭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一共16页,印行1000份,有序言、社论和文章。试刊号上的主要文章有《发刊词》、《公民卡贝的移民计划》、《普鲁士与普鲁士和全德的无产阶级》等。《发刊词》基本上阐释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共产主义的观点,但仍有一些空想的成份。威·沃尔弗是《普鲁士与普鲁士和全德的无产阶级》一文的作者,它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策略。该杂志由于缺乏必要资金,没有印刷机和足够数量的铅字,也没有确定的编辑人员,出版一期后就停刊了。

(2)《共产主义杂志》的历史意义

《共产主义杂志》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它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它是最早以科学革命理论为指导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的正式机关刊物,开创了共产主义机关报刊的历史。

5. 简述南斯拉夫新闻体制的主要特点。

【答案】南斯拉夫自治新闻体系自创立以来经过不断的自身完善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许多良好的经验。纵观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现状,总括而言大众传播事业比较发达,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原则实行较好,报刊的社会使命完成得比较出色。具体而言,南斯拉夫新闻事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南斯拉夫的报刊、广播、电视具有品种丰富、消息容量大、出版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比如新闻媒介的报道面相当广泛,举凡政治、经济、外交、文化、艺术、军事、体育、科学,直到大众的生活琐事、社会新闻、世界珍奇等都是其报道对象,加上各种形式的广告,每个南斯拉夫公民都可以在报刊上或广播电视中找到他所感兴趣的消息和信息,南斯拉夫新闻工作者说,在南斯拉夫,不存在被禁忌的题材,问题仅仅在于怎样反映它。

(2)新闻媒介讲求实效性,迅速及时地报道各种人民大众关心的重要新闻。南斯拉夫新闻传媒强调向公众通报情况要迅速及时,而新闻工具较大的独立性和负责性则为提高新闻实效性创造了重要条件,报刊、广播、电视都极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尽快收集和传播公众关心的消息。

(3)强调客观反映现实,重视揭露社会矛盾和阴暗面。南斯拉夫新闻工具在努力反映国内各个领域中党和人民的政绩和成绩的同时,也不讳言缺点和不足,报刊上批评揭露性文章经常占很大比例。南斯拉夫分裂前几年,南斯拉夫的经济面临很大困难,新闻工具就对其建设战线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