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市场营销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选样分销渠道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顾客特性、产品特性、中间商特性、竞争特性、企业特性、环境特性。
二、论述题
2. 市场营销管理的新、旧观念的最根本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1)市场营销管理旧观念主张“一切从企业出发”; 而市场营销的新观念是以顾客(市场)为导向的观念和社会营销导向观念。执行市场营销观念的企业,其座右铭是:“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供应什么。”
市场营销观念相信,得到顾客的关注和顾客价值才是企业获利之道,因此必须将旧观念下企业“山内向外”的思维逻辑转向“由外向内”。它要求企业贯彻“顾客至上”的原则,将营销管理重心放在首先发现和了解“外部”的日标顾客需要,然后再协调企业活动并千方百计去满足它,使顾客满意,从而实现企业日标。因此,企业在决定其生产、经营时,必须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及企业本身的条件选择日标市场,组织生产经营。其产品设计、生产、定价、分销和促销活动都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产品销售出去之后,还要了解消费者的意见,据以改进自己的营销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2)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全球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人口爆炸、通货膨胀和忽视社会服务等问题日益严重,要求企业顾及消费者整体与长远利益(即社会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西方市场营销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念,认为企业生产经营不仅要考虑消费者需要,而且要考虑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这类观念可统称为社会营销观念。而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就是以企业利益为根本取向和最高目标来处理一切问题。
(3)新旧观念的区别可以表示成图所示。
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的对比
3. 试述影响生产者用户购买行为的因素。如何运用这邺因素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
【答案】影响生产者用户购买行为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和人际因素,营销人员必须学会运用这些因素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生产者无法控制的宏观环境因素,包括国家的经济前景、市场需求水平、技术发展、竞争态势、政治法律状况等。
(2)组织因素
组织因素是指生产者用户自身的经营战略、组织和制度等因素,包括经营目标和战略、政策、程序、组织结构、制度等。企业营销人员应当注意到采购领域中的下列变化:
①采购部门升格。竞争的压力和采购部门人员素质的提高,使得许多企业把采购部门升格为副总裁级别,新的采购部门把原先单纯追求低成本的导向转变为寻求较少但能提供最佳价值的供应商;
②交义职能角色。采购部门与人员比以往更多地参与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参与具有多项职能的团队,比以往更富有战略性、技术性、团队精神,责任更大;
③集中采购。设有多个事业部的公司,其大部分采购往往由各事业部分别完成;
④小票项日权力下放。许多公司在集中采购的同时将某些不重要的采购权力下放。通常的形式是将一定金额的采购信用卡发放给员工,在指定的商店购物;
⑤网上购物;
⑥长期合同。越来越多的企业采购者趋向于与供应商订立长期购买合同;
⑦采购业绩评价和买方专业化发展。导致采购人员为争取最佳交易条件而对卖方增加压力; ⑧精益生产。精益生产系统包括:准点,即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阶段能够准时收到所需的全部原材料和零部件,日标是质量100%合格和零库存; 严格的质量控制; 频繁和准时的交货; 供应商靠近
重要客户; 电脑订货系统; 向供应商提供稳定的生产计划; 单一供货来源和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精益生产和准点存货系统对购买者公司的采购方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要求原材料送达用户工厂的时间与该用户需要这种原材料的时间正好衔接。
(3)人际因素
人际因素是指生产者内部参与购买过程的各种角色(使用者、影响者、决策者、批准者、采购者和信息控制者)的职务、地位、态度、利益和相互关系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供应商的营销人员应当了解每个人在购买决策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相互之间关系如何等等,以便利用这些因素促成交易。
(4)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指生产者用户内部参与购买过程的有关人员的年龄、教育、个性、偏好、风险意识等因素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与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个人因素相似。在个人因素中,应特别关注文化因素。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差异很大,在外地或外国做业务时,要了解当地的社会和业务文化标准。
三、案例分析题
4. 大洋的廉价恶果
[1].企业背景
大洋公司创办于1859年,是美国一家典型的杂货商店。创办者乔治·汉廷顿·哈特福特,当时26岁,当时纽约市的茶叶售价为每磅1美元,而哈特福特认为通过裁减经纪人可以把售价降低30美分。他说服了雇主乔治洁曼跟他合伙干。他们为其第一家这样的商店大做宣传,曾用8匹大灰马扎着高大的红色马车在纽约街头招摇过市。他们在商店中逐渐增加了各种香料、咖啡。后来,又添加了其他日用杂货。并且尽量不用经纪人。之后,又陆续增设这种商店。1865年开办了5家,1869年开办了11家,并采用了大洋公司这个名称(全称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意在表明他们要向大洋两岸扩张)。1912年,大洋公司采取了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实行现款购买运输自理。这样,公司就省去了赊销账目和数以千计的送货车马的费用,使得这些经济商店可以薄利多销。在随后两年的时间里,这种经济商店以每3天新开1家的速度迅猛发展。到1916年,公司已开办了1000家这样的商店,所有商店模式完全一致。到1930年,这种商店己增至19422家。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
[2].案例内容
(1)廉价:大洋的救命稻草
1930年,美国食品零售行业掀起的一场革命,深深地影响了大洋公司及其他食品连锁商店。同年8月,一位名叫迈克·库伦的商店经理创办了第一家超级市场,其显著的特点是顾客自选商品。商场附近有宽敞的免费停车场。山于营业费用低廉,超级市场的商品售价比连锁商店低,它们通常也为招徕顾客而亏本销售,因而顾客宁愿跑上50英里,远道而来购买廉价商品。到1935年,深受消赞者欢迎的超级市场大量涌现。大洋公司直到1937年才对这种新的挑战做出反应。但到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