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960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是通过土地现状调查分析而得出的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内容,它有利于明确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由于各部门占用的土地可视为土地利用的特定形式,即用地类型,所以,土地利用结构就是一定的用地类型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该用地结构是由哪些用地类型所组成; 第二层含义是指这些用地类型是按照怎样的构成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

2. 水土流失

【答案】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二、简述题

3. 什么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答案】(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运用遥感技术和土地调查等手段和计算机、监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特点

①监测成果的多样性

为适应各级土地管理机构的需求,通过土地利用监测定期提供全国和各省、地、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包括面积数据和反映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图面资料。同时,除开展按固定调查项目连续监测外,还需作固定项目的专题调查。

②监测体系的层次性

为保证监测任务的完成,各级土地管理部门都应有相应的监测机构,各级机构互为关联形成

体系,体系包括国家、省、地、县若干层次,各层次组成有机整体,既要保证监测成果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又能开展本辖区的监测任务,提供本地区的监测成果。在体系中又分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国家和省级的,重点提供全国和全省的土地利用宏观数字; 另一层是县、乡级的,提供本辖区的土地利用资料。

③技术要求的区域性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程度和土地利用水平差异悬殊,故可将全国土地分成若干类型区和重点监测区,不同地区的监测周期、力一法手段和精度要求上应有所不同。

④技术手段的综合性

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监测的任务和要求在技术手段上宜采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抽样调查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各自优势,求得总体功能满足各项需要。

(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

①保持土地利用有关数据的现势性,保证信息能不断得到更新;

②通过动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为宏观研究提供依据;

③能够反映规划实施状况,为规划信息系统及时反馈创造条件;

④对一些重点指标进行定时监控,设置预警界线,为政府制订有效政策与措施提供服务; ⑤及时发现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为土地监察提供目标和依据等等。

4. 土地统计数据库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土地统计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

(1)基本土地统计信息

基本土地统计信息,主要包括土地类别、数量、权属、质量以及人口、社会统计等与土地统计有关的信息。

(2)研究应用软件

研究应用软件,主要包括土地统计数据库应用软件以及数据输入、输出等处理软件。

(3)成果输出

成果常以报表、文件、各类统计图形、数字等形式输出。

基本土地统计信息是土地统计数据库的基础,研究应用软件则是加工、处理、分析基本土地统计信息的工具,而成果输出则是建库的最终目的。土地统计信息通过软件的处理、分析后,将所获取的成果按不同形式输出,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5. 土地利用预测应遵循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案】土地资源利用预测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预测工作程序又随着预测的目的和所采用的预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一般来讲,可以参考采用下列预测工作程序:

(1)确定预测目的

在开展预测工作之前要根据社会要求、一般情报资料和创造性的思考,具体确定顶测的目的

并提出预测的课题。确定土地利用预测的目的就是对预测地域内未来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各类用地、农用地和非农用地的规模,耕地面积等作出估计和推测,以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未来的土地利用。

(2)制订预测计划

预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预测工作组织领导,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预测期限(近期为1~2年,中期为3~5年,长期为5年以上)和预测范围(省、市、县等)。这当中预测期限的长短对于资料的收集和预测方法的选择影响很大。

(3)收集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的收集是做好预测工作的前提。要收集与预测目的有关的大量背景资料,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生产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资料。顶测基础资料包括纵向资料(如历年数据历史演变和现状动态等)和横向资料(如同一预测对象的各种分组数据资料、不同预测对象的同一类基础数据等)。若资料残缺不全。则可应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方法加以补齐补全。此外,还要收集国内同类预测的研究成果。

(4)检验现有资料

必须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检验; 对资料的统计指标口径、指标核算方法、统计时间、价格的计算、计量单位等逐项进行复查,若发现有不一致的地方,应当作出必要的调整和统一; 对历史资料残缺不全之处,应当设法填缺补齐,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此外,还必须对现有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吸收其中各种有益的数据,在推理判断的基础上发现所预测现象的结构变化机制和内在规律性。

(5)选择预测方法

根据预测目的、占有资料、精度要求和预测费用等方面情况,选定合适的预测方法。常用预测方法有两类:

①探索性预测。即对未来事件不作具体规定,而是按照过去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如历史类比法、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等;

②现范性预测。即根据社会需要和预想的目标,作为限制条件来估测实现目标的时间、途径和条件,如回归模型、网络技术、模拟方法、关连树法等。

(6)分析预测误差

预测往往同实际不符而产生预测误差。预测误差的大小决定着预测的可靠性程度。若误差大,

就需要分析误差的原因,改进预测方法和修改预测数学模型,使预测结果尽可能符合和接近实际。

6. 如何进行面积量算?

【答案】面积量算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1)分幅量算各乡总图斑面积,用图幅理论面积进行控制和平差.

(2)分乡量算各村总图斑面积,用乡平差后的总图斑面积进行控制和平差。

(3)分村量算碎部(地类)面积,用村平差后的总图斑面积进行控制和平差。

(4)当一幅图的各类土地面积全部按规定量算后,就按本图幅由碎部分村逐级向上统计、汇